搜索
首页 《招景仁饮》 古称两忘化于道,此理岂不旷且然。

古称两忘化于道,此理岂不旷且然。

意思:古称两忘化在路上,这个道理难道不开阔而且这样。

出自作者[宋]韩维的《招景仁饮》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人生中的各种美好事物,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首先,诗中提到了红薇花、萱草、丹、万铃嘉菊、重台莲等美丽的花卉,这些元素描绘出了一幅丰富多彩的自然画卷。诗人通过这些美丽的花卉,表达了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命的热爱。 其次,诗中提到了后夔、师旷、后夔等历史人物,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之情。这些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但他们的才华和贡献却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得到充分的认可和传承。诗人通过这些历史人物,表达了对那些被遗忘的伟大人物的惋惜和对他们才华的赞美。 此外,诗中还提到了持议不屈的洛阳客,表达了对那些坚持真理、不屈不挠的人的敬意。这些人虽然可能不被世人所理解,但他们却用自己的行动和信念,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未来的信心。诗人认为,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就能感受到生活的真谛和意义。同时,诗人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认为以劳校逸、两忘化于道等理念是人生中最重要的追求之一。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着对生活和未来的乐观态度的诗歌,它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历史人物、坚持真理的人和和谐相处的生活理念,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信心。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红薇花拆萱草丹,万铃嘉菊重台莲。
问公此时胡不饮,乐有至理须鑽研。
后夔已远师旷死,寂寞千载无其传。
公穷天数索圣作,坐使绿鬓成华颠。
屠龙绝艺岂世用,仪凤至业非公专。
洛阳有客金石坚,持议不屈难鑱镌。
园收独乐会真率,以劳校逸宁非偏。
古称两忘化于道,此理岂不旷且然。
折花持酒待公醉,乐至无声方得全。
作者介绍 皎然简介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祖籍真定灵寿(今属河北),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

关键词解释

  • 岂不

    读音:qǐ bù

    繁体字:豈不

    英语:(adv) certainly; definitely

    详细释义:难道不、怎么不。表示反诘的语气。诗经?卫风?竹竿:『岂不尔思,远莫致之。』左传?庄

  • 两忘

    引用解释

    1.两者一起忘记。《庄子·大宗师》:“与其誉 尧 而非 桀 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唐 白居易 《分司洛中多暇数与诸客宴游醉后狂吟偶成十韵》:“性与时相远,身将世两忘。” 元 倪瓒 《听袁员外弹琴》诗:“两忘絃与手,流泉松吹声。”

    2.特指物我、身世两者一起忘记。《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南朝 梁武帝 《连珠》:“是以弘道

  • 且然

    读音:qiě rán

    繁体字:且然

    意思:I

     1.谓亦将如此。
       ▶《汉书•昌邑哀王刘髆传》:“贺曰:‘且然,非所宜言。’”颜师古注:“谓亦将如此。”
      
     2.犹言尚且如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