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旅次石头岸》 孤村柳色连荒驿,两岸芦花隐钓舟。

孤村柳色连荒驿,两岸芦花隐钓舟。

意思:我村柳色连荒驿站,两岸芦花隐居垂钓船。

出自作者[明]徐勃的《旅次石头岸》

全文赏析

这首诗《缥缈孤城见石头,长淮云水自悠悠》是一首描绘江南秋夜景色的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首联“缥缈孤城见石头,长淮云水自悠悠。”描绘了诗人遥望远方,看到孤城中的石头,以及长淮两岸的云水悠悠。这里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通过描绘城、石头、水等意象,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寥。同时,“见石头”也暗示了诗人的目的地是南京,为后文抒发思乡之情做铺垫。 颔联“孤村柳色连荒驿,两岸芦花隐钓舟。”描绘了诗人眼中的孤村和荒驿的柳色,以及两岸芦花掩映下的钓鱼舟。这里色彩明丽,柳色、芦花等意象给人以生机盎然之感,但同时也透露出诗人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颈联“残月微钟京口夜,澹烟疏雨秣陵秋。”描绘了江南秋夜的景色,残月微钟,澹烟疏雨,营造出一种凄美之感。这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残月、微钟是静态意象,澹烟、疏雨是动态意象,使得画面更加丰富生动。同时,“京口”和“秣陵”也暗示了诗人的地理位置和目的地。 尾联“客中不尽怀乡感,南雁一声双泪流。”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感慨。这里运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而动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江南秋夜的景色,以及表达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寥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缥缈孤城见石头,长淮云水自悠悠。
孤村柳色连荒驿,两岸芦花隐钓舟。
残月微钟京口夜,澹烟疏雨秣陵秋。
客中不尽怀乡感,南雁一声双泪流。

关键词解释

  • 芦花

    读音:lú huā

    繁体字:蘆花

    英语:reed catkins

    意思:(芦花,芦花)

     1.芦絮。芦苇花轴上密生的白毛。
      ▶隋·江总《赠贺左丞萧舍人》诗:“芦花霜外白,枫叶

  • 两岸

    读音:liǎng àn

    繁体字:兩岸

    英语:bilateral

    意思:(两岸,两岸)
    水流两旁的陆地。
      ▶《宋书•刘钟传》:“循先留别帅范崇民以精兵高舰据南陵,夹屯两岸。”
     

  • 孤村

    读音:gū cūn

    繁体字:孤村

    意思:孤零零的村庄。
      ▶唐·韦应物《自巩洛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寮友》诗:“孤村几处临伊岸,一鴈初晴下朔风。”
      ▶宋·晁沖之《夜行》诗:“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

  • 柳色

    读音:liǔ sè

    繁体字:柳色

    意思:
     1.柳叶繁茂的翠色。多用以烘托春日的情思。
      ▶南朝·梁·何逊《落日前墟望赠范广州云》诗:“轻烟澹柳色,重霞映日余。”
      ▶唐·白居易《杭州春望》诗:“涛声夜入伍

  • 钓舟

    读音:diào zhōu

    繁体字:釣舟

    意思:(钓舟,钓舟)
    犹渔船。
      ▶南朝·梁·刘孝绰《钓竿篇》:“钓舟画彩鹢,渔子服冰纨。”
      ▶唐·李涉《硖石遇赦》诗:“荷蓑不是人间事,归去沧江有钓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