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冬日归自天庆观二首》 霜林遮眼八九叶,露竹出墙三四梢。

霜林遮眼八九叶,露竹出墙三四梢。

意思:霜林遮眼睛八叶,露竹出墙三四梢。

出自作者[宋]杨万里的《冬日归自天庆观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秋日乡村景象的诗。通过运用丰富而生动的意象,诗人成功地描绘出了乡村的宁静、和谐与美丽。 首句“节里人家笑语饶”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温馨场景,人们在节日里欢聚一堂,笑语盈盈,充满了祥和与喜悦的气氛。 次句“日高犹自烛光交”则进一步描绘了白昼与夜晚的交替,尽管太阳已经高升,但烛光仍然闪烁。这既表现了乡村的宁静,也暗示了人们生活的规律与和谐。 第三句“霜林遮眼八九叶”描绘了秋天的树林,树叶上霜花点点,遮住了视线。这里的“八九叶”用得非常贴切,既表现了树叶的数量,又给人一种树叶渐渐变黄、变红的视觉效果,生动地展现了秋天的韵味。 最后一句“露竹出墙三四梢”则描绘了竹林的景象,露水挂在竹梢上,一些竹枝从墙头伸出来。这里的“三四梢”用得恰到好处,给人一种竹林茂密、生机盎然的感觉。 整首诗通过描绘乡村、树林、竹林等自然景象,以及人们的欢声笑语等人文景象,展现了秋日的美丽与和谐。同时,诗人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贴切的意象,使得诗歌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节里人家笑语饶,日高犹自烛光交。
霜林遮眼八九叶,露竹出墙三四梢。
作者介绍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奉新县、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关键词解释

  • 九叶

    读音:jiǔ yè

    繁体字:九葉

    意思:(九叶,九叶)
    九代。
      ▶《南齐书•芮芮虏传》:“祚流九叶,而国嗣不继。”
      ▶《北齐书•文宣帝纪》:“昔我宗祖应运,奄一区宇,歷圣重光,暨于九叶。”
      

  • 霜林

    读音:shuāng lín

    繁体字:霜林

    意思:带霜或经霜的林木。
      ▶唐·李颀《宿莹公禅房闻梵》诗:“夜动霜林惊落叶,晓闻天籁发清机。”
      ▶元·无名氏《硃砂担》第三摺:“我只见霜林飒飒秋天晚,觉一阵冷气侵霄汉。

  • 遮眼

    读音:zhē yǎn

    繁体字:遮眼

    意思:谓遮人眼目,装模作样。
      ▶宋·苏轼《明日南禅和诗不到故重赋数珠篇以督之》之二:“看经聊尔耳,遮眼初不卷。”
      ▶王十朋集注:“《传灯录》:药山看经曰:且图遮眼。”

  • 八九

    读音:bā jiǔ

    繁体字:八九

    意思:
     1.八个或九个。
      ▶汉·司马相如《子虚赋》:“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蔕芥!”
      ▶《南史•梁元帝纪》:“帝姑义兴·昭长公主子王铨兄弟八九人有盛名。”

  • 四梢

    读音:sì shāo

    繁体字:四梢

    意思:
     1.指城镇叫缘地区。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马行街铺席》:“寻常四梢远静去处,夜市亦有燋酸豏、猪胰、胡饼……之类。”
     
     2.指四肢。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