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解释
1.良好的声誉。《书·毕命》“彰善癉恶,树之风声” 孔 传:“立其善风,扬其善声。”《史记·孟尝君列传》:“ 冯驩 曰:‘……焚无用虚债之券,损不可得之虚计,令 薛 民亲君而彰君之善声也,君有何疑焉!’ 孟尝君 乃拊手而谢之。”
2.善于发声。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善声而不知转,未可为能歌也。”
读音:xiāo zhāi
繁体字:蕭齋
意思:(萧斋,萧斋)唐·张怀瓘《书断》:“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字存焉。 ▶李约竭产自江南买归东洛,建一小亭以翫,号曰‘萧斋’。”后人称寺庙、书斋为“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