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吴伯成七夕韵》 巧夕乞巧者,稚儿辈可羞。

巧夕乞巧者,稚儿辈可羞。

意思:晚上请巧妙的技巧,稚儿们应该感到羞耻。

出自作者[宋]包恢的《和吴伯成七夕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老火、新秋、稚儿、巧夕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以及在生命过程中不断成长、变化、发展的理念。 首联“老火不知老,尚欲骄新秋”,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时间的无情,同时也表达了新秋的到来带来的生机和希望。 颔联“金稚力未胜,如儿方唧啾”,用金稚儿童比喻生命初期的状态,表达了生命的脆弱和需要呵护,同时也表达了生命的成长和变化。 颈联“稍养浩然气,终当凌斗牛”,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信心和希望,相信生命最终会超越自我,达到更高的境界。 尾联“今夕且对月,酌酒与子盟。仁熟如美种,由我独善耕。”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承诺和决心,愿意独自耕耘生命的田野,让生命的果实更加丰富和美好。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敬畏和信心,同时也表达了生命成长、变化、发展的理念。整首诗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希望,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老火不知老,尚欲骄新秋。
金稚力未胜,如儿方唧啾。
稍养浩然气,终当凌斗牛。
巧夕乞巧者,稚儿辈可羞。
老拙眼尚明,却笑群目幽。
造物真大巧,容得智力不。
巧亦不自各,变化神鬼惊。
夏将烘炉铸,至秋成金城。
金城包宇宙,万宝藏难明。
今夕且对月,酌酒与子盟。
仁熟如美种,由我独善耕。
金声而玉振,秋乃集大成。

关键词解释

  • 巧夕

    读音:qiǎo xī

    繁体字:巧夕

    意思:即七夕。农历七月七日之夜。古代妇女于是夜穿针乞巧,故称。
      ▶宋·刘克庄《即事》诗之三:“粤人重巧夕,灯火到天明。”
      ▶明·何景明《七夕》诗:“楚客旅魂惊巧夕,燕京风俗斗

  • 乞巧

    读音:qǐ qiǎo

    繁体字:乞巧

    英语:begging for cleverness

    意思: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南朝·梁·宗

  • 儿辈

    读音:ér bèi

    繁体字:兒輩

    意思:(儿辈,儿辈)
    孩子们;后辈。
      ▶《晋书•王羲之传》:“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
      ▶宋·杨万里《昨日访子上不遇》诗:“昨携儿辈叩云关,绕遍巖花恣意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