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陶饮酒(二首)》 坐此弊其躯,亦复几丧国。

坐此弊其躯,亦复几丧国。

意思:因为这使他的生命,还有几个国家。

出自作者[明]祝允明的《和陶饮酒(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青天恒高高,欲上不可得》是一首富有哲理和象征意义的诗,它通过描绘诗人对青天和升天的渴望,表达了对人生、命运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首先,诗人通过“青天恒高高,欲上不可得”的描述,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无奈和困惑。青天象征着高远、神秘和未知的世界,而“欲上不可得”则表达了人们对超越自我、追求更高境界的渴望与无法实现的矛盾。这种矛盾也反映了人类对命运的探索和追求,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的无奈和困惑。 接着,“文成食马肝,汉武知复惑”一句,诗人借用了历史典故来表达对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这里,“文成食马肝”指的是传说中的汉武帝误食马肝而得道成仙的故事,而“汉武知复惑”则表达了人们对历史和现实中的迷惑和困惑。诗人通过这个典故,暗示了人们对历史和现实中的误解和迷惑,以及人们对真理的追求。 “狂念如推澜,滔天不容塞”一句,诗人描绘了内心的狂热和冲动,以及这种冲动对个人和国家命运的威胁。这里,“推澜”象征着强烈的欲望和冲动,“滔天”则形容这种欲望和冲动的巨大和无法控制。诗人通过这个比喻,表达了对个人和国家命运的担忧,以及对自我控制和理性思考的强调。 最后,“坐此弊其躯,亦复几丧国”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这里,“弊其躯”指的是因为个人欲望和冲动而导致的弊端和伤害,“几丧国”则暗示了这种弊端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威胁。诗人通过这个描述,表达了对个人和国家命运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担忧。 整首诗通过描绘青天、升天、历史典故、内心狂热等意象,表达了对人生、命运、历史和自我控制的思考。诗人通过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将抽象的哲理寓于具体的意象之中,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启示意义。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无奈和困惑,以及对真理和理性的追求,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思想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青天恒高高,欲上不可得。
文成食马肝,汉武知复惑。
狂念如推澜,滔天不容塞。
坐此弊其躯,亦复几丧国。
吾有升天方,难言姑缄默。
作者介绍
祝允明(1461年1月17日-1527年1月28日),是明朝的一位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因为右手有六根手指而自号“枝山”,被誉为“枝指生”。祝允明的家族学问渊源,早年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七次会试都未能中选。他的诗文作品不多,但却写得优美精致,展现了其才华横溢的文学天赋。祝允明最著名的成就是书法方面,尤以狂草书法著称,被誉为“祝枝山的字,唐伯虎的画”。

关键词解释

  • 亦复

    读音:yì fù

    繁体字:亦復

    意思:(亦复,亦复)

     1.也。表示同样。
      ▶《后汉书•霍谞传》:“至于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亦复均也。”
      ▶《世说新语•言语》“德操曰”南朝·梁·刘孝标注:“如

  • 坐此

    读音:zuò cǐ

    繁体字:坐此

    意思:因此;由此。
      ▶宋·苏轼《和顿教授见寄》诗:“一生溷尘垢,晚以道自盥。无成空得懒,坐此百事缓。”
      ▶清·余怀《板桥杂记•轶事》:“﹝张魁﹞钱财到手辄尽,坐此不名一钱,时人

  • 丧国

    引用解释

    亡国。《公羊传·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厄人,吾虽丧国之餘,寡人不忍行也。” 汉 张衡 《东京赋》:“一言几於丧国,我未之学也。”

    读音:sàng gu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