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西湖》 烟波遥尽处,仿佛见渔家。

烟波遥尽处,仿佛见渔家。

意思:烟波远之处,仿佛看见渔夫家。

出自作者[宋]司马光的《西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江南水乡景色,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湖光山色、风雨云烟以及渔家生活的美好。 首联“佳丽三吴国,湖光荡日华。”开门见山,点明了地点和主题。诗人以“佳丽”二字形容吴国,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秀美景色。而“湖光荡日华”一句则表现了湖面的波光粼粼,与太阳的光辉相映成趣,显得格外美丽。 颔联“鱼惊动苹叶,燕喜掠杨花。”则通过描绘动物的活动,进一步生动了画面。鱼儿的游动惊动了水中的苹叶,燕子欢快地掠过杨花。这两句诗既表现了动物的生机活力,又衬托出环境的宁静和谐。 颈联“云过山腰黑,风驱雨脚斜。”则描绘了天气的变化。乌云密布,风吹雨斜,给人一种山雨欲来的感觉。这两句诗生动地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幻莫测,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 尾联“烟波遥尽处,仿佛见渔家。”最后,诗人的视线转向了远方,仿佛看到了烟雾弥漫的波涛尽头,有渔家的存在。这个结尾既给人一种悠远的感觉,又让人对渔家的生活产生了遐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动物活动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美丽和生机。同时,诗人也通过对天气变化和远方渔家的描绘,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和深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佳丽三吴国,湖光荡日华。
鱼惊动苹叶,燕喜掠杨花。
云过山腰黑,风驱雨脚斜。
烟波遥尽处,仿佛见渔家。
作者介绍 司马光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司马光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关键词解释

  • 渔家

    读音:yú jiā

    繁体字:漁家

    英语:fisherman\'s family

    意思:(渔家,渔家)
    打渔为业的人家。
      ▶唐·王维《登河北城楼作》诗:“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

  • 烟波

    解释

    烟波 yānbō

    [mist-covered waters] 烟雾笼罩的水面

    烟波浩渺的洞庭湖

    烟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颢《黄鹤楼》

    引用解释

  • 仿佛

    读音:fǎng fú

    繁体字:仿佛

    短语:近似 类 象是 相近 相仿 切近 近乎 八九不离十 类似 接近

    英语:as though

    意思:
     1.似有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