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洛下卜居》 三年典郡归,所得非金帛。

三年典郡归,所得非金帛。

意思:三年掌管郡归,所得不是金钱。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洛下卜居》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对物的赞美诗,表达了诗人对天竺石和华亭鹤的喜爱和珍视。 首先,诗中描述了三年典郡归来的收获,并非金银财宝,而是两块天竺石和一只华亭鹤。这两样东西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在诗人的眼中,它们却是无价之宝。天竺石象征着自然之美,华亭鹤则代表着高洁之志。 接着,诗人详细描述了华亭鹤的生活环境和待遇。它饮啄稻粱,包裹用茵席,生活优渥。而它也表现出了高洁的品性,贞姿不可杂,高性宜其适。诗人对它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随后,诗人表达了对这些宝物的珍视之情。虽然这些宝物会带来一些劳费,但诗人却无法舍弃它们,因为它们是他的心爱之物。他愿意在无尘坊寻找有水之宅,以便更好地保护它们。 最后,诗人表示自己并非只为自身谋福利,而是为了给华亭鹤和天竺石提供一个安逸的生活环境。这表现出诗人高尚的品格和仁爱之心。 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通过对天竺石和华亭鹤的赞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高洁品性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之情。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以及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三年典郡归,所得非金帛。
天竺石两片,华亭鹤一只。
饮啄供稻粱,包裹用茵席。
诚知是劳费,其奈心爱惜。
远从余杭郭,同到洛阳陌。
下担拂云根,开笼展霜翮。
贞姿不可杂,高性宜其适。
遂就无尘坊,仍求有水宅。
东南得幽境,树老寒泉碧。
池畔多竹阴,门前少人迹。
未请中庶禄,且脱双骖易。
岂独为身谋?
安吾鹤与石。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所得

    读音:suǒ de

    繁体字:所得

    英语:(n) that which one acquires; one\'s gains

    意思:得到的(东西)。
      ▶《左传•襄公十九年》:“取其所得,以作彝器

  • 典郡

    读音:diǎn jùn

    繁体字:典郡

    意思:主管一郡政事,谓任郡守。
      ▶《汉书•云敞传》:“唐林言敞可典郡,擢为鲁郡大尹。”
      ▶唐·李嘉祐《送卢员外往饶州》诗:“为郎复典郡,锦帐映朱轮。”

  • 得非

    读音:de fēi

    繁体字:得非

    意思:犹得无,莫非是。
      ▶《魏书•郭祚传》:“祚曰:‘高山仰止。’高祖曰:‘得非景行之谓?’”唐·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得非玄圃裂,无乃潇湘翻。”
      ▶清·洪昇《长生

  • 金帛

    读音:jīn bó

    繁体字:金帛

    意思:黄金和丝绸。泛指钱物。
      ▶《列子•说符》:“元君大惊,立赐金帛。”
      ▶《史记•淮南衡山列传》:“皇太后所赐金帛,尽以赐军吏。”
      ▶清·陆嵩《赠龚蓝生照琪大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