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梅枝图》 斜日僧房怕归去,还携红袖绕南枝。

斜日僧房怕归去,还携红袖绕南枝。

意思:斜日僧房怕回去,返回带红袖绕南枝。

出自作者[明]唐寅的《梅枝图》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和恋人间情感的诗。 首句“东风吹动看梅期”,诗人描绘了春天的东风轻轻吹拂,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同时也预示着春天的到来,看梅的期待也即将到来。这句诗为读者展现了一个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春日景象,同时也为下文的情感表达做了铺垫。 “箫鼓联船发恐迟”一句,诗人用箫鼓等乐器联船发动的场景,表现了春天的欢乐和热闹。然而,这欢乐和热闹似乎也带有一种淡淡的忧虑,因为出发的时间可能即将迟到。这种忧虑和期待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诗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沉。 “斜日僧房怕归去”,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对恋人的依依不舍,夕阳西下,恋人的僧房也即将关闭,诗人心中充满了不舍和留恋。这里的“僧房”可能是指恋人的居所,也可能是指寺庙中的僧舍,因为古代诗词中常常用“僧房”来指代女子的居所。 “还携红袖绕南枝”,最后一句,诗人表达了对恋人的深深情感。诗人携着恋人的红袖,围绕着梅树的南枝,仿佛在诉说着对恋人的无尽思念和眷恋。这句诗将恋人的形象和梅树的形象交织在一起,使得诗的情感更加浓烈和深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色和恋人间情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恋人的深深眷恋。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优秀的诗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东风吹动看梅期,箫鼓联船发恐迟。
斜日僧房怕归去,还携红袖绕南枝。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寅的始祖是前凉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书画题名中也常用“晋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被封为“莒国公”,所以唐寅也常常自称“鲁国唐生”。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部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其父让他读书求取功名,唐寅不负父望,十六岁中苏州府试第一入痒读书。28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次年入京应战会试。突发变故让唐寅丧失进取心,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绘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关键词解释

  • 南枝

    读音:nán zhī

    繁体字:南枝

    意思:
     1.朝南的树枝。
      ▶南朝·梁简文帝《双燕》诗:“衔花落北户,逐蝶上南枝。”
      ▶唐·李白《山鹧鸪词》:“苦竹岭头秋月辉,苦竹南枝鹧鸪飞。”
      ▶明·

  • 归去

    读音:guī qù

    繁体字:歸去

    英语:go back; return

    意思:(归去,归去)

     1.回去。
      ▶晋·陶潜《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唐·李白

  • 红袖

    读音:hóng xiù

    繁体字:紅袖

    意思:(红袖,红袖)

     1.女子的红色衣袖。
      ▶唐·杜牧《书情》诗:“摘莲红袖湿,窥渌翠蛾频。”
      ▶后蜀·欧阳炯《南乡子》词:“红袖女郎相引去,游南浦,笑

  • 斜日

    读音:xié rì

    繁体字:斜日

    意思: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南朝·梁简文帝《纳凉》诗:“斜日晚骎骎,池塘生半阴。”
      ▶宋·王安石《杏花》诗:“独有杏花如唤客,倚墻斜日数枝红。”
      ▶清·纳兰性德《南

  • 僧房

    读音:sēng fáng

    繁体字:僧房

    意思:僧人居住的房舍。
      ▶南朝·宋·谢灵运《山居赋》:“临浚流,列僧房。”
      ▶唐·张籍《逢贾岛》诗:“僧房逢着款冬花,出寺吟行日已斜。”
      ▶宋·黄庭坚《次韵答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