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三子诗》 沧江问灵剑,离合少人知。

沧江问灵剑,离合少人知。

意思:澜沧江问灵剑,离合少人知道。

出自作者[明]何景明的《寄三子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鄠杜终南曲,邠岐渭北陲》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历史人文的诗篇。它以鄠杜、终南、邠岐、渭北为背景,描绘了山水之间的独特景象,同时也融入了丰富的历史元素。 首联“水多龙卧处,山有凤来时”,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山水之间的独特景象。水多龙卧之处,暗示着隐藏的神秘和深邃;山有凤来时,则象征着生机和活力。这一联通过描绘山水之间的不同景象,展现了鄠杜、终南、邠岐、渭北的独特风情。 颔联“星宿中宵动,风云万里移”,进一步描绘了自然界的神奇景象。星宿中宵动,描绘了夜晚星宿闪烁的美丽景象;风云万里移,则表达了风云变幻的壮观。这一联通过描绘自然界的神奇景象,展现了鄠杜、终南、邠岐、渭北的自然之美。 颈联“沧江问灵剑,离合少人知”,则将视角转向了历史人文。沧江问灵剑,表达了对历史传说的追寻和探索;离合少人知,则表达了对历史秘密的疑惑和不解。这一联通过历史人文的描绘,展现了鄠杜、终南、邠岐、渭北的历史底蕴和人文气息。 整首诗以山水为背景,描绘了自然界的神奇景象和历史人文的独特魅力。同时,它也表达了对自然和历史的敬畏和追寻,以及对人世离合的感慨和思考。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象丰富多样,情感深沉真挚,是一首富有艺术魅力和人文内涵的佳作。 最后,这首诗也让我们思考自然和历史的联系,以及人类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探索,了解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可以通过历史和文化的学习,更好地理解自然和人类的关系。因此,这首诗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具有深刻的人文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鄠杜终南曲,邠岐渭北陲。
水多龙卧处,山有凤来时。
星宿中宵动,风云万里移。
沧江问灵剑,离合少人知。
作者介绍
何景明(1483年8月6日—1521年8月5日),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自幼聪慧,八岁能文,弘治十五年(公元1502年)十九岁中进士,授中书舍人,并任内阁。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

何景明是明代“文坛四杰”中的重要人物,也是明代著名的“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性耿直,淡名利,对当时的黑暗政治不满,敢于直谏,曾倡导明代文学改革运动,著有辞赋32篇,诗1560首,文章137篇,另有《大复集》38卷。墓地在今信阳师范学院大复山。

关键词解释

  • 灵剑

    读音:líng jiàn

    繁体字:靈劍

    意思:(灵剑,灵剑)
    宝剑。
      ▶《艺文类聚》卷四九引南朝·梁简文帝《庶子王规墓志铭》:“荣珪掩采,灵剑摧锋。”
      ▶宋·范仲淹《匣剑》诗:“灵剑经年匣,决云谁为高。

  • 沧江

    读音:cāng jiāng

    繁体字:滄江

    意思:(沧江,沧江)
    江流;江水。以江水呈苍色,故称。
      ▶南朝·梁·任昉《赠郭桐庐》诗:“沧江路穷此,湍险方自兹。”
      ▶唐·陈子昂《群公集毕氏林亭》诗:“子牟恋

  • 离合

    读音:lí hé

    繁体字:離合

    英语:on-off

    意思:(离合,离合)

     1.分合;聚散。
      ▶《楚辞•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班陆离其上下。”
      ▶《文选•陆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