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春夜月》 竟夕无言亦无寐,绕阶芳草影随行。

竟夕无言亦无寐,绕阶芳草影随行。

意思:一夜无话也没有睡觉,绕阶芳草影随行。

出自作者[唐]徐铉的《春夜月》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幽居独处的人在春天月明之夜的深情和孤独。 首句“幽人春望本多情”,诗人以“幽人”自指,暗示这是一个深居简出、内心充满情感的人。他在春天的时候,独自望向窗外,这本身就充满了深情。而“本多情”三字,更是直接点明了他内心的丰富情感。 “况是花繁月正明”,这里的“花繁”和“月正明”是诗人精心选择的意象,它们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夜晚的静谧。花繁意指窗外百花盛开,月正明则是指天空中明亮的月亮。这样的景象,无疑会引发人的情感波动,让人更加深情的望向窗外。 “竟夕无言亦无寐”,这句诗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孤独和深情。“竟夕无言”,意味着诗人整晚都默默无语,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亦无寐”,则表明他整晚都无法入睡,这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孤独和深情。 “绕阶芳草影随行”,这句诗是诗的结尾,也是诗的高潮。这句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画面,诗人独自在屋内,绕着台阶漫步,身后是随着他移动的芳草的影子。这个画面既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也表现了他的深思熟虑和内心的平静。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精心的意象选择,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深情的、孤独的幽人在春天月明之夜的形象。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幽人春望本多情,况是花繁月正明。
竟夕无言亦无寐,绕阶芳草影随行。
作者介绍
徐铉(916年—991年),字鼎臣,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他的父亲徐延休也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

徐铉十岁开始能够写作,以文笔清丽工整著称,被誉为唐代韩愈之后的诗文“韩徐”。他的诗歌和散文以清新淡雅、自然优美为主,代表作品有《风入松》、《赋得古原草送别》等。他还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擅长楷书和行书,代表作品有《竹轴帖》、《道德经》等,对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的来说,徐铉是中国文化艺术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散文和书法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并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解释

  • 随行

    读音:suí háng

    繁体字:隨行

    英语:retinue; suite

    意思:(随行,随行)
    I

     1.跟在别人后面走;跟着同行。
       ▶《礼记•王制》:“父之齿随行

  • 芳草

    读音:fāng cǎo

    繁体字:芳草

    英语:fragrant grass

    意思:
     1.香草。
      ▶汉·班固《西都赋》:“竹林果园,芳草甘木。郊野之富,号为近蜀。”
      ▶后蜀·

  • 竟夕

    读音:jìng xī

    繁体字:竟夕

    意思:终夜;通宵。
      ▶《后汉书•第五伦传》:“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唐·李群玉《七月十五夜看月》诗:“竟夕瞻光彩,昂头把白醪。”
      ▶清·孔尚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