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游赏心亭》 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

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

意思:在现在玉树悲歌起,当时黄旗王气昏。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游赏心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是一首对六朝遗迹的感慨之诗。诗人通过描绘沧波压城、江山万里、九秋天地等景象,表达了对历史变迁和人事沧桑的深深感慨。 首联“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诗人以六朝遗迹已经空存,只剩下城池压着沧波直到海门,描绘出历史的沧桑和变迁。这一联奠定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表达了诗人对历史长河中繁华落尽、岁月无情的一种感慨。 颔联“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诗人用“万里江山”和“九秋天地”两个意象,表达了空间的广袤和时间的悠久,而“醉眼”和“吟魂”则表达了诗人对这壮丽景象的深深陶醉和感慨。这一联通过视觉和情感的交融,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感慨和情感。 颈联“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诗人运用了典故,以玉树悲歌和黄旗王气昏暗,表达了对六朝兴衰的历史回顾和感慨。这一联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使诗人的感慨更加深刻。 尾联“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方樽”,诗人以人事不同但风物依旧来表达对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感慨。虽然人事已经不同,但风物依旧存在,这引发了诗人的惆怅之情。而方樽的出现,则可能是诗人借酒浇愁,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无奈和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六朝遗迹的描绘和对历史的反思,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无情、历史变迁的深深感慨。诗人通过视觉、情感和典故的运用,使诗作具有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六朝遗迹此空存,城压沧波到海门。
万里江山来醉眼,九秋天地入吟魂。
于今玉树悲歌起,当日黄旗王气昏。
人事不同风物在,怅然犹得对方樽。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黄旗

    读音:huáng qí

    繁体字:黃旗

    意思:(黄旗,黄旗)

     1.黄色的旗帜。古代军中用旗。
      ▶《墨子•旗帜》:“守城之法,木为苍旗,火为赤旗,薪樵为黄旗,石为白旗。”亦为大将的军旗。
      ▶《尉

  • 玉树

    读音:yù shù

    繁体字:玉樹

    英语:cajaput

    意思:(玉树,玉树)

     1.神话传说中的仙树。
      ▶《淮南子•墬形训》:“﹝崑崙﹞上有木禾,其修五寻。珠树、玉树、璇树、

  • 于今

    读音:yú jīn

    繁体字:於今

    英语:now

    意思:(参见于今)

     1.至今。
      ▶《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宁,不常厥邑,于今五邦。”
      ▶三

  • 悲歌

    读音:bēi gē

    繁体字:悲歌

    英语:threnody

    意思:
     1.悲壮地歌唱。
      ▶《淮南子•说林训》:“善举事者若乘舟而悲歌,一人唱而千人和。”
      ▶晋·陶潜《怨诗楚调

  • 气昏

    读音:qì hūn

    繁体字:氣昏

    意思:(气昏,气昏)
    气质昏浊。
      ▶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评文》:“性明者欲简,嗜繁者气昏。”

    解释:1.气质昏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