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戏答圣俞持烛之句》 花时浪过如春梦,酒敌先甘伏下风。

花时浪过如春梦,酒敌先甘伏下风。

意思:花时间浪比梦境,酒敌人先甘愿下风。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戏答圣俞持烛之句》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一种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对过去的深深怀念。 首句“辱君赠我言虽厚,听我酬君意不同”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感激和对未来的坚定,即使别人赠予的言辞很厚重,但回应的心情却并不相同。这可能意味着作者对过去的经历有着深深的思考和理解,感激那些给予他帮助和支持的人,但面对未来,他的态度和目标已经改变。 “病眼自憎红蜡烛,何人肯伴白须翁”表达了作者对年老体衰的无奈和孤独。作者的眼睛因为疾病而感到困扰,就像红蜡烛一样,象征着生命的燃烧和消逝。而“何人肯伴白须翁”则表达了作者对没有人愿意陪伴他度过晚年生活的无奈和孤独。 “花时浪过如春梦,酒敌先甘伏下风”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对生活的态度。花时是指春天的时光,作者将这段时间比作春梦,象征着短暂而虚无。而“酒敌先甘伏下风”则表达了作者用酒来抵挡生活的困难和挑战的态度。 “惟有吟哦殊不倦,始知文字乐无穷”则表达了作者对文字和文学的热爱和追求。只有通过不断的吟诵和写作,才能真正体会到文字的乐趣和无穷无尽的可能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生活的深深怀念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同时也表达了对文字和文学的热爱和追求。这种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文学的热爱,使得作者即使面对困难和挑战,也能保持乐观和积极的态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辱君赠我言虽厚,听我酬君意不同。
病眼自憎红蜡烛,何人肯伴白须翁。
花时浪过如春梦,酒敌先甘伏下风。
惟有吟哦殊不倦,始知文字乐无穷。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下风

    读音:xià fēng

    繁体字:下風

    英语:leeward

    意思:(下风,下风)

     1.风所吹向的那一方。
      ▶《孙子•火攻》:“火发上风,无攻下风。”
      ▶晋·葛洪

  • 花时

    引用解释

    1.百花盛开的时节。常指春日。 唐 杜甫 《遣遇》诗:“自喜遂生理,花时甘緼袍。” 宋 王安石 《初夏即事》诗:“晴日暖风生麦气,緑阴幽草胜花时。” 明 袁宏道 《除夕观诸公饮》诗:“角杯穷酒事,分帖记花时。”

    2.开花的时期。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娑罗树》:“观诸书所载娑罗树,不独此山有之,然其生特异凡木,树数百枝

  • 甘伏

    读音:gān fú

    繁体字:甘伏

    意思:
     1.甘心承受。
      ▶《宋提刑洗冤集录•圣朝颁降新例•检验法式》:“前项致命根因中间,但有脱漏不实,符同捏合,增减尸伤,检尸官吏人等情愿甘伏罪责无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