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忆江南 宿双林禅院有感》 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意思:像淅淅沥沥的雨声暗飘金井叶,忽听到风定又钟声,薄福推荐全城。

出自作者[清]纳兰性德的《忆江南 宿双林禅院有感》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种深深的哀伤和孤独。让我们一步步地来赏析这首诗。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这是诗的开头,诗人以一种沉寂和灰心的状态开始,虽然他仍保留有部分的头发,但已不再完全是一个僧人。这种描绘给人一种诗人已经从世俗的生活中抽离,开始进入一种深思的状态。 “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这几句诗描绘了一种深深的哀伤和无奈。风雨消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无情,使得生死之别更加明显。而“似曾相识”则可能指的是过去的回忆或者对未来的预感,但这一切都只是一种孤独的灯檠(灯台)。诗人的情感深沉而无法自拔,就像在梦中一样,尽管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无法从这种情感中醒来。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诗人的状态进一步恶化,他感到失落和孤独。清吹可能指的是凄凉的风声,这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悲凉情绪。 “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这是对环境的描绘,淅沥声是树叶在风中飘落的声音,而钟声则可能是寺庙的钟声,象征着超脱和寂静。这种环境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 “薄福荐倾城。”最后一句,诗人以一种自嘲的口吻表达了他的悲哀。他拥有倾城之貌,却无足够的福气去享受它。这可能意味着他拥有卓越的才华和美貌,但却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一种深沉而内敛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悲哀和孤独。风雨、孤檠、清吹、淅沥声和钟声等意象都充满了象征意义,使得诗的意境深远而富有哲理。诗人以自己的悲哀和孤独为题材,表达了对生命的深深理解和同情。这是一种深刻的艺术表现,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语言,唤起了人们对生命无常和人生苦痛的共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
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
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关键词解释

  • 闻风

    读音:wén fēng

    繁体字:聞風

    意思:(闻风,闻风)

     1.听到音讯或传闻。
      ▶唐·刘禹锡《平蔡州》诗之三:“四夷闻风失匕箸,天子受贺登高楼。”
      ▶《前汉书平话》卷上:“灭楚以来,四海安

  • 金井

    读音:jīn jǐng

    繁体字:金井

    英语:pupil

    意思:
     1.井栏上有雕饰的井。一般用以指宫庭园林里的井。
      ▶南朝·梁·费昶《行路难》诗之一:“唯闻哑哑城上乌,玉栏金井牵辘轳。

  • 淅沥

    解释

    淅沥 xīlì

    [rustle of falling leaves,snow and rain] 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雨声、落叶声等

    引用解释

    象声词。形容雪霰、风雨、落叶、机梭等的声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