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为恶》 佞幸惟苟且,巧言颇包藏。

佞幸惟苟且,巧言颇包藏。

意思:只是苟且谄媚,巧妙的言辞颇包藏。

出自作者[宋]王禹偁的《为恶》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巧言令色的“士”和佞幸专权的“郎”为喻,对乱世中那些只顾个人私利而不惜祸国殃民的奸佞之人进行了鞭挞和嘲讽。 首句“明时巧言士”中的“明时”指的是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的时代,然而这个“士”却以巧言令色来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显然不是正人君子之流。 第二句“乱世佞幸郎”中的“佞幸”指的是那些通过奉承皇帝、善于钻营而获得权势的人,这些人往往在乱世中得势,但他们的行为往往只顾个人私利,不顾国家社稷。 接下来的两句“佞幸惟苟且,巧言颇包藏。为恶虽不同,同归於覆亡。”是对这些人的进一步描述。他们只顾眼前的苟且利益,善于用花言巧语来掩饰自己的真实意图;他们所作的恶虽然各不相同,但最终都会导致国家的覆亡。 这首诗的寓意深刻,通过对巧言令色和佞幸专权者的鞭挞和嘲讽,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愤慨和对正人君子的敬仰。同时,这首诗也提醒人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表面的花言巧语所迷惑,要时刻警惕那些只顾个人私利而不惜祸国殃民的奸佞之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明时巧言士,乱世佞幸郎。
佞幸惟苟且,巧言颇包藏。
为恶虽不同,同归於覆亡。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关键词解释

  • 包藏

    读音:bāo cáng

    繁体字:包藏

    短语:怀 衔 蓄 抱 满腔 存

    英语:contain

    意思:
     1.隐藏;包含。
      ▶《南史•萧正德传》:“岂谓

  • 苟且

    读音:gǒu qiě

    繁体字:苟且

    英语:drift along

    意思:
     1.只图眼前,得过且过。
      ▶晋·陆机《五等论》:“为上无苟且之心,群下知胶固之义。”
      ▶宋·王安

  • 佞幸

    读音:nìng xìng

    繁体字:佞幸

    英语:treacherous court officials

    意思:(参见佞倖)
    亦作“佞倖”。
     
     1.谓以善于谄谀得君主宠幸。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