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桐树》 商声动犹微,秀色触已沮。

商声动犹微,秀色触已沮。

意思:商声动还是微,秀色触已经沮丧。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桐树》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桐树的诗,以桐树的生长、繁茂、衰落过程,寓言了人生的起伏变迁,寄托了深切的感慨和哀思。 开头两句“弃地瓦砾间,兹桐偶谁树。”描绘了桐树被遗弃在荒废的土地上,却偶然在瓦砾间生根发芽,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坚韧。 “忆见拥西墙,俄成划烟雾。”诗人回忆起曾经这棵桐树依偎在西墙,不久就长得枝繁叶茂,高耸入云,像划破烟雾一般。 “得时花弃鲜,照影清泉助。”桐树在适当的时节开花,花朵鲜艳无比,清泉映照出它的倒影,增添了它的美丽。 “当轩蔽赤日,对卧醒百虑。”桐树长得高大,遮蔽了炎炎烈日,诗人对着它躺下,心中的忧虑都被唤醒。 然后诗人表达了对桐树弱小的惋惜,“惜哉禀受弱,妄使鸾凰顾。”,虽然桐树吸引了凤凰的目光,却因为自身的弱小,难以承受凤凰的栖息。 “商声动犹微,秀色触已沮。”秋风吹过,桐叶微微摇动,美丽的色泽已经开始黯淡。 “低摧乱繁条,逼迫畏清露。”桐树的枝条低垂,混乱繁复,被清露压迫,显露出畏惧。 “暄晴幸未阕,飘落傥可拒。”幸好天晴未尽,飘落的叶子也许可以抗拒。 “噫号冲飙回,激射阴霰聚。”呼啸的狂风吹回,激烈地喷射着阴冷的霰雪。 最后“此势复可言,瞪视空薄暮。”这种形势难以言说,诗人瞪大眼睛看着,直到夜幕降临。 整首诗以桐树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入的思考,展现了生命的荣枯盛衰,寄托了人生的感慨和哀思。诗人的笔触深情而悲怆,对自然和生命充满了敬畏和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弃地瓦砾间,兹桐偶谁树。
忆见拥西墙,俄成划烟雾。
得时花弃鲜,照影清泉助。
当轩蔽赤日,对卧醒百虑。
惜哉禀受弱,妄使鸾凰顾。
商声动犹微,秀色触已沮。
低摧乱繁条,逼迫畏清露。
暄晴幸未阕,飘落傥可拒。
噫号冲飙回,激射阴霰聚。
此势复可言,瞪视空薄暮。
作者介绍 曾巩简介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出身儒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关键词解释

  • 秀色

    读音:xiù sè

    繁体字:秀色

    意思:
     1.秀美的容色。
      ▶汉·张衡《七辩》:“淑性窈窕,秀色美艷。”
      ▶晋·傅玄《明月篇》:“玉颜盛有时,秀色随年衰。”
      ▶唐·李白《古风》之二六:“秀

  • 商声

    读音:shāng shēng

    繁体字:商聲

    意思:(商声,商声)

     1.五音中的商音。
      ▶《文选•马融<长笛赋>》:“易京·君明识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
      ▶君明所加孔后出,是谓商声五音毕。”<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