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次韵赵优奏良爌投赠二首》 放言遣兴诗瓢满,野史诛奸笔钺公。

放言遣兴诗瓢满,野史诛奸笔钺公。

意思:放言遣兴诗瓢满,野史诛杀奸笔铁公。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次韵赵优奏良爌投赠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坚守道德原则,反对虚伪和奸诈,追求真实和公正。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妄念、慕鸿、谈丛、诗瓢、野史等事物的独特见解,以及对家山圣贤的坚定信仰。 首联“不留妄念着胸中,弋者何心更慕鸿。”表达了诗人对虚妄之念的摒弃,以及对真实、公正的追求。弋者是指猎人,他们追逐鸿鸟,但诗人认为,如果心中没有妄念,猎人又怎么会去追求虚无缥缈的东西呢? 颔联“畴昔直前焚戆草,即今殿后着谈丛。”诗人回顾过去,曾经直言不讳,焚烧掉那些过于直白的草率文字,如今则以谈丛的形式,继续坚守道德原则。 颈联“放言遣兴诗瓢满,野史诛奸笔钺公。”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见解,用诗瓢装满放言遣兴的诗句,如同野史一般,用笔钺公道地诛奸。 尾联“埋骨家山百无恨,圣贤厄蔡更徂东。”诗人坚信即使在家乡长眠,也不会有任何遗憾。即使面临困难和挑战,也会坚定地继续前行。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道德原则的坚守和对真实、公正的追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山圣贤的信仰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正能量的作品,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不留妄念着胸中,弋者何心更慕鸿。
畴昔直前焚戆草,即今殿后着谈丛。
放言遣兴诗瓢满,野史诛奸笔钺公。
埋骨家山百无恨,圣贤厄蔡更徂东。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野史

    读音:yě shǐ

    繁体字:野史

    短语:通史 编年史 信史

    英语:unofficial history

    意思:旧指私人着述的史书。与“正史”相对而言。
      ▶唐·陆龟

  • 放言

    读音:fàng yán

    繁体字:放言

    英语:announce

    意思:
     1.谓不谈世事。
      ▶《论语•微子》:“﹝子﹞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
      ▶何晏集解引

  • 遣兴

    读音:qiǎn xìng

    繁体字:遣興

    英语:give vent to one\'s feelings

    意思:(遣兴,遣兴)
    抒发情怀,解闷散心。
      ▶唐·杜甫《可惜》诗:“宽心应是酒,

  • 诗瓢

    读音:shī piáo

    繁体字:詩瓢

    意思:(诗瓢,诗瓢)
    指贮放诗稿的器具。
      ▶元·袁桷《送吴成季五绝》之四:“诗瓢淅沥风前树,雪在深村月在梅。”
      ▶明·陈与郊《义犬》第一齣:“且挂诗瓢学许由,北邻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