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元和圣德诗》 皇帝即阼,物无违拒。

皇帝即阼,物无违拒。

意思:皇帝即位,任何违抗。

出自作者[唐]韩愈的《元和圣德诗》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在位期间,平定蜀地叛乱的英勇事迹。诗中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和皇帝的智慧与勇气。 首段描述了天气的好转,象征着和平的到来。接着,诗中描绘了盗贼在夏地的叛乱,试图颠覆州郡,但皇帝并未被吓倒,而是决定出兵平叛。军队在城下集结,向叛军传达了福祸的警告,最终成功平定了叛乱。 诗中还描绘了蜀地的地理环境,以及韦皋离镇后刘辟接任的情况。刘辟凶狠残暴,不肯吐口投降,但最终在皇帝的感召下,选择投降。 最后一段描述了皇帝的仁德和智慧,他能够安抚远方的百姓,将他们交给自己的信任之人。这一段也表达了皇帝的威严和自信,相信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皇帝的英勇和智慧,以及他对百姓的关爱和仁慈。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激情和感人的诗歌,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皇帝即阼,物无违拒。
曰旸而旸,曰雨而雨。
维是元年,有盗在夏。
欲覆其州,以踵近武。
皇帝曰嘻,岂不在我。
负鄙为艰,纵则不可。
出师征之,其众十旅。
军其城下,告以福祸。
腹败枝披,不敢保聚。
掷首陴外,降幡夜竖。
疆外之险,莫过蜀土。
韦皋去镇,刘辟守后。
血人于牙,不肯吐口。
开库啖士,曰随所取。
汝张汝弓,汝鼓汝鼓。
汝为表书,求我帅汝。
事始上闻,在列咸怒。
皇帝曰然,嗟远士女。
苟附而安,则且付与。
读命于庭,出节少府。
朝发京师,夕至其部。
辟喜谓党,汝振而伍。
蜀可全
作者介绍 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关键词解释

  • 皇帝

    读音:huáng dì

    繁体字:皇帝

    短语:王 帝王 君 君主 可汗 统治者 陛下 帝 沙皇 上 国王 当今 国君

    英语:emperor

    意思:

  • 即阼

    读音:jí zuò

    繁体字:即阼

    意思:即位,登基。
      ▶《史记•孝文本纪》:“辛亥,皇帝即阼,谒高庙。”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庚午,王升坛即阼,百官陪位。”
      ▶唐·韩愈《元和圣德诗》:“皇

  • 违拒

    读音:wéi jù

    繁体字:違拒

    意思:(违拒,违拒)
    亦作“违距”。
     违抗;不服从。
      ▶南朝·梁武帝《孝思赋》序:“是岁齐明作相,疑论未决,密驰表疏,劝徵慧景,折简而召,必不违拒。”
      ▶南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