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人归金华》 高山蔽日寒多雾,浅濑通潮夜不冰。

高山蔽日寒多雾,浅濑通潮夜不冰。

意思:高山遮天寒冷多雾,浅濑通潮夜晚不冰。

出自作者[宋]释文珦的《送人归金华》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故乡的思念。 首句“此去金华水作程,扁舟定是过严陵”,诗人即将启程前往新的目的地金华,他乘坐的小船将经过严陵这个地方。严陵,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点,诗人或许对其有所期待或怀有某种情感。 “高山蔽日寒多雾,浅濑通潮夜不冰。”这里描绘了严陵地区的自然景象,高山、雾气、浅滩和潮汐,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诗人通过这些描绘,不仅展示了严陵的自然风光,也暗示了此处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 “汉代丝风应自咏,故乡三洞与谁登。”诗人在此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同时也对即将到来的新环境充满期待。丝风,可能是指故乡的风物或者文化,而三洞,可能是指故乡的某个地方或者景观。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纠结,既有对过去的怀念,又有对未来的憧憬。 “拟从别后题书寄,又怕征鸿未可冯。”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的担忧和矛盾。他打算在分别后写信寄给故乡的亲友,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但同时又害怕无法与远方的亲友取得联系。这种矛盾的心理状态,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复杂和深沉。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期待、思念和对未来的担忧。它是一首深情而富有哲理的诗,通过描绘自然和人文景观,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理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此去金华水作程,扁舟定是过严陵。
高山蔽日寒多雾,浅濑通潮夜不冰。
汉代丝风应自咏,故乡三洞与谁登。
拟从别后题书寄,又怕征鸿未可冯。

关键词解释

  • 高山

    读音:gāo shān

    繁体字:高山

    短语:峻 小山 山岳 岳

    英语:alpine

    意思:
     1.高峻的山。亦比喻崇高的德行。
      ▶《荀子•劝学》:“故不

  • 蔽日

    读音:bì rì

    繁体字:蔽日

    意思:遮蔽日光。
      ▶《楚辞•九章•涉江》:“山峻高以蔽日,下幽晦以多雨。”
      ▶《旧唐书•刘迺传》:“干霄蔽日,诚巨树也,当求尺寸之材,必后于椓杙。”
      ▶《花月痕》第八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