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时充之访盘溪有诗次韵》 绝学当归三洞左,正源欲障百川东。

绝学当归三洞左,正源欲障百川东。

意思:不断学习应当归三洞的左边,正想障百川东水源。

出自作者[宋]王柏的《时充之访盘溪有诗次韵》

全文赏析

这首诗《圣贤不出此心公》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通过描述对圣贤和学问的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理解。 首联“圣贤不出此心公,有为为之未必充”,表达了诗人对圣贤的看法。他认为,圣贤并不神秘莫测,而是源于内心的公正无私。这里的“此心公”可以理解为一种普遍的道德原则,即公正、公平、无私等品质。而“有为为之未必充”则表达了即使有为也未必能够完全实现,这暗示了人生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颔联“绝学当归三洞左,正源欲障百川东”,表达了诗人对学问的态度。他认为,学问应该回归到本质和根源,而不是追求表面的繁华和虚荣。同时,他也强调了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以抵御外界的诱惑和干扰。 颈联“坐春立雪谁能继,弄月吟风岂浪从”,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追求的看法。他认为,在追求学问和道德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韧,同时也要有勇气面对困难和挑战。这里的“坐春立雪”和“弄月吟风”分别代表了追求学问和道德的两种方式,即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修养,以及通过欣赏自然美景和感悟人生来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尾联“方己乌头力应鲜,因循又过一年终”,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看法。他认为,时间是无情的,而我们应该珍惜时间,把握机会,不断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这里的“乌头力应鲜”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机会的珍贵,而“因循又过一年终”则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学问、道德、时间等方面的深刻理解,充满了哲理和智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同时也能够得到一些启示和鼓舞。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圣贤不出此心公,有为为之未必充。
绝学当归三洞左,正源欲障百川东。
坐春立雪谁能继,弄月吟风岂浪从。
方己乌头力应鲜,因循又过一年终。

关键词解释

  • 百川

    读音:bǎi chuān

    繁体字:百川

    意思:江河湖泽的总称。
      ▶《诗•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
      ▶晋·成公绥《大河赋》:“览百川之弘壮兮,莫尚美于黄河。”
      ▶唐·李白《公无渡河》

  • 三洞

    引用解释

    1.道教经典分洞真、洞玄、洞神三部,合称“三洞”。言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见《云笈七籤》卷六引《道门大论》。 南朝 梁简文帝 《吴郡石像铭》:“又有受持 黄 老 ,好尚神仙,职在三洞,身带八景,更竭丹款,復共奉迎。”

    2.借指道家的名山洞府。 唐 顾况 《步虚词》:“迥步游三洞,清心礼七真。” 宋 王禹偁 《

  • 当归

    读音:dāng guī

    繁体字:噹歸

    英语:angelica

    意思:(当归,当归)

     1.多年生草本植物,羽状复叶,夏秋之间开小白花,茎叶皆有香味。根入药,有镇静、补血、调经等作用。

  • 绝学

    读音:jué xué

    繁体字:絕學

    英语:lost body of knowledge

    意思:(绝学,绝学)

     1.弃绝学业。
      ▶《老子》:“绝学无忧。”
      ▶《庄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