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月夜闻李生弹筝歌》 燕市谁知击筑心,吴门孰识吹箫意。

燕市谁知击筑心,吴门孰识吹箫意。

意思:燕市谁知道击筑心,吴门谁知道吹箫意。

出自作者[明]林鸿的《月夜闻李生弹筝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深夜奏筝的场景,通过越客秦筝、浮亭月色、楚调激烈、宫音雍容、清和变调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音乐的魅力和演奏者的情感表达。诗人借助音乐,抒发了壮志豪情和侠客情怀,表达了对于历史传说和英雄壮举的感慨。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如锦瑟、湘灵、帝子、击筑心、吹箫意等,使诗歌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感。同时,诗人也通过对比和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 整首诗情感激昂、意境深远,通过对音乐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文学才华,给人以强烈的艺术震撼和审美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越客本浩荡,秦筝何激扬。
浮亭子夜月色古,一曲万籁鸣清商。
初闻楚调声激烈,志士报仇思饮血。
再闻宫音如扣钟,鲁生揖让何雍容。
清和变调有如此,侠客闻之心欲死。
银甲弹来更嫣然,金鱼脱却浑轻尔。
吾闻锦瑟五十弦,湘灵夜鼓声凄然。
遂令帝子剖其半,遗音尚有秦人传。
秦音楚调声虽异,今古由来同一致。
燕市谁知击筑心,吴门孰识吹箫意。
今夜君闻鼓曲声,百杯不醉壮心横。
众宾枕藉秋衾冷,独倚高梧看月明。
作者介绍
林鸿,明洪武十六年(1383)前后在世。字子羽,福建福清县城宏(横)街人。

洪武初年,以《龙池春晓》和《孤雁》两诗得到明太祖赏识,荐授将乐训导,洪武七年(1374年)拜礼部精膳司员外郎。年未四十自免归。善作诗,诗法盛唐,为“闽中十才子”之首。诗法盛唐,书临晋帖,殆逼真矣,惜惟得其貌。《福清县志·人物志》记载:“……先朝遗老如吴海、陈亮辈皆极推许。而一时才士如郑孟宣、高廷礼、周又铉、黄铉之、林伯璟、林汉孟之流,皆从之游。其后王皆山、王中美、王孟扬、陈仲完、郑公启、张友谦、赵景哲诸名人,以诗名于时,又私淑于鸿者也……”。《四库全书提要》中说:“况高棅尚不免庸音,鸿则时绕清韵。”欧应昌《瑞岩山志》曾收录林鸿《游瑞岩》一诗。

林鸿著作有《林鸿诗》1卷、《鸣盛词》1卷、《鸣盛集》4卷。明代曾刊印《闽中十子诗抄》一书,收录有林鸿诗作。

关键词解释

  • 吹箫

    读音:chuī xiāo

    繁体字:吹簫

    意思:(吹箫,吹箫)

     1.吹奏箫管。
      ▶《史记•周勃世家》:“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
      ▶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

  • 燕市

    读音:yān shì

    繁体字:燕市

    意思:
     1.战国时燕国的国都。
      ▶《史记•刺客列传》:“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
      ▶晋·左思《咏史》:“荆轲饮燕市,酒酣气益震。”
      ▶明·

  • 击筑

    读音:jī zhù

    繁体字:擊築

    意思:(击筑,击筑)
    筑,古代一种弦乐器,似筝,以竹尺击之,声音悲壮。
      ▶《史记•刺客列传》:“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后以“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