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冬夜读几案间杂书得六言二十首》 阴德必食阳报,忮心终为馁魂。

阴德必食阳报,忮心终为馁魂。

意思:阴德一定吃太阳报,嫉妒心终究是饿灵魂。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冬夜读几案间杂书得六言二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人性的阴暗面和善恶报应的。它通过描述智伯和愚公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中善恶交织的理解和看法。 首句“阴德必食阳报,忮心终为馁魂”,表达了作者对善恶报应的看法。他指出,行善的人会得到好的回报,而心存恶意的人最终会落得悲惨的下场。这是一种对道德的普遍理解,也是对人生的一种哲学思考。 “智伯死而无后,愚公子又生孙”,这句话则是对智伯和愚公的对比。智伯是一个贪婪、凶残的人,最终落得个无后的下场;而愚公虽然看似愚蠢,但却心地善良,他的子孙得以延续。这进一步强调了善恶报应的道理,同时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智伯和愚公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中善恶交织的理解和看法。它提醒人们要行善积德,不要心存恶意,因为这些都会得到应有的报应。同时,它也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醒人们要保持善良的本性,不要被外界的诱惑和恶意的行为所影响。 此外,这首诗的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因此,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也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阴德必食阳报,忮心终为馁魂。
智伯死而无后,愚公子又生孙。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阴德

    读音:yīn dé

    繁体字:陰德

    英语:good deed to the doer\'s credit in the next word

    意思:(阴德,阴德)

     1.暗中做的有德于人的事

  • 阳报

    读音:yáng bào

    繁体字:陽報

    意思:(阳报,阳报)
    在人世间得到的报应。与“阴报”相对。
      ▶《淮南子•人间训》:“夫有阴德者,必有阳报,有阴行者,必有昭名。”
      ▶《世说新语•德行》“古之美谈”南

  • 忮心

    读音:zhì xīn

    繁体字:忮心

    意思:嫉恨之心;妒忌之心。
      ▶《庄子•达生》:“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
      ▶唐·刘禹锡《读<张曲江集>作》:“岂忮心失恕,阴谪最大,虽二美莫赎耶?”宋·陆游《跋<东坡谏疏草>

  • 馁魂

    读音:něi hún

    繁体字:餒魂

    意思:(馁魂,馁魂)
    无从享受祭祀的鬼。
      ▶唐·刘禹锡《吊张曲江》诗引:“﹝张曲江﹞虽古哲人不及,而燕翼无似,终为馁魂。”参见“馁而”。

    解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