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岩松》 尤喜地灵泉脉润,独愁天阔昼阴偏。

尤喜地灵泉脉润,独愁天阔昼阴偏。

意思:尤其喜欢地灵泉脉滋润,独自愁天阔白天阴偏。

出自作者[宋]杨时的《岩松》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一棵高大坚韧的树木的诗。诗人以生动的语言,赞美了树木的傲立岩巅、拂远烟的姿态,以及它在地灵泉润的环境中的生机勃勃。同时也表达了对树木在天阔昼阴的环境下,孤独而坚定地生长的敬仰。 首联,“婆娑千尺倚岩巅,隐隐虬姿拂远烟。”描绘了树木高大婆娑,倚靠在岩石之巅,隐隐约约的虬龙姿态拂动着远方的烟雾。这一联以生动的语言,形象地展现了树木的高大与优美。 颔联,“尤喜地灵泉脉润,独愁天阔昼阴偏。”表达了树木因为得到地灵和泉脉的滋润而生机勃勃,但同时也因为天阔昼阴的环境而孤独忧虑。这一联展现了树木的生机与坚韧,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敏锐观察。 颈联,“孤根碍石盘弥固,直干凌霜老益坚。”描绘了树木孤独的根系在妨碍着石头,但却更加坚固地盘绕,直挺的树干冒着霜雪,老而益坚。这一联以象征的手法,赞美了树木的坚韧与不屈。 尾联,“臃肿不须逢匠伯,散材终得尽天年。”表达了树木虽然臃肿,但却不需要匠人的雕琢,因为它作为散材,终究能够尽享天年。这一联以议论作结,赞美了树木的自然美,也体现了诗人的自然观。 整首诗以树木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入的思考,赞美了自然的伟大和生命的坚韧,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命的敬仰和感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婆娑千尺倚岩巅,隐隐虬姿拂远烟。
尤喜地灵泉脉润,独愁天阔昼阴偏。
孤根碍石盘弥固,直干凌霜老益坚。
臃肿不须逢匠伯,散材终得尽天年。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杨时(1020年-1071年),字龙池,号文伯,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士人、政治家和文学家。他出身世家,曾担任过几个官职,包括监察御史、侍御史等,但因多次上书直言劝谏,受到流放等处罚。杨时一生著述颇丰,尤以诗文、书法成就最为突出。

在文学方面,杨时的作品具有很高的价值,以清新明丽著称,代表作品有《渔家傲·秋思》、《忆江南·江南好》等近百首佳作。在诗歌创作方面,杨时偏爱自由洒脱的体裁和情感,他的诗歌清新朗逸,抒发出豁达惬意的感觉,展现了自然美和人文情感之美。

在书法方面,杨时的成就也不容忽视,他的书法风格大胆奔放,自由自在,有“杨文伯之草”之称。杨时擅长于楷、行、草三种书体,其中狂草书法被誉为“飞白神韵”,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书法风格之一。

关键词解释

  • 地灵

    读音:dì líng

    繁体字:地靈

    英语:kobold

    意思:(地灵,地灵)

     1.土地山川的灵秀之气。
      ▶《韩诗外传》卷八:“惟凤为能通天祉,应地灵,律五音,览九德。”

  • 泉脉

    读音:quán mài

    繁体字:泉脈

    意思:(泉脉,泉脉)
    地下伏流的泉水。类似人体脉络,故称。
      ▶南朝·齐·谢朓《赋贫民田》诗:“察壤见泉脉,觇星视农正。”
      ▶唐·王维《春中田园作》诗:“持斧伐远扬,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