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暮鸦有感》 来时池草吐春芽,秋水惊心落藕花。

来时池草吐春芽,秋水惊心落藕花。

意思:来时池草吐春季芽,秋水感到心落藕花。

出自作者[明]谢榛的《暮鸦有感》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季节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来时池草吐春芽”,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到来,池塘边的草地上绽放出春天的嫩芽,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这句诗描绘了春天的到来,为整首诗营造了一种温馨、欢快的氛围。 “秋水惊心落藕花”一句,诗人又描绘了季节的变迁,随着秋天的到来,池塘的水面变得平静,荷花凋落。这句诗通过“惊心”一词,表达了秋天的肃杀之气,与春天的生机勃勃形成鲜明对比。 “空记三秋故乡梦”一句,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三秋,即秋季的第三个月,代表了长久的思念和回忆。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最后一句“夕阳衰柳看归鸦”,夕阳西下,柳树枯黄,看着归巢的乌鸦,诗人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故乡的深深思念。这句诗以夕阳、衰柳和归鸦为背景,营造了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季节的变迁和时间的流逝,通过生动的描绘和鲜明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来时池草吐春芽,秋水惊心落藕花。
空记三秋故乡梦,夕阳衰柳看归鸦。
作者介绍 石延年简介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谢榛诗文,著有《四溟集》共24卷,一说10卷,《四溟诗话》(亦题《诗家直说》)共4卷。

关键词解释

  • 惊心

    读音:jīng xīn

    繁体字:驚心

    英语:soul-stirring

    意思:(惊心,惊心)

     1.惊惧的心境。
      ▶《战国策•楚策四》:“故疮未息,而惊心未去也,闻弦音,引而

  • 春芽

    读音:chūn yá

    繁体字:春芽

    意思:
     1.春日草木之芽。
      ▶唐·白居易《石楠树》诗:“春芽细炷千灯焰,夏蕊浓焚百和香。”
      ▶唐·郑谷《竹》诗:“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 秋水

    读音:qiū shuǐ

    繁体字:秋水

    短语:秋波

    英语:autumn water

    意思:
     1.秋天的江湖水,雨水。
      ▶《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 藕花

    读音:ǒu huā

    繁体字:藕花

    英语:lotus bloom

    意思:即荷花。
      ▶唐·孟郊《送吴翱习之》诗:“新秋折藕花,应对吴语娇。”
      ▶宋·李清照《如梦令》词:“兴尽晚回舟,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