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寓兴》 郑声淫复荡,鲁受齐人归。

郑声淫复荡,鲁受齐人归。

意思:郑声淫又荡,鲁国受齐国归还。

出自作者[宋]释智圆的《寓兴》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古乐和郑声为题材,通过对比,表达了对正统文化和异端文化的看法。 首句“郑声淫复荡”,用“郑声”这一代表异端文化的符号,指出其过度、淫靡的特点。而“复荡”一词,则形象地描绘出这种文化对人们思想的侵蚀和影响。 接着,“鲁受齐人归”一句,以鲁国接受齐人的归附,暗示了异端文化的影响力之大。同时,也暗喻了人们在面对异端文化时,容易失去自我,被其左右。 “古乐和且正,翻使文侯睡”一句,通过对比古乐的和谐与正确,揭示了异端文化对人们思想的负面影响。古乐可以使人保持清醒,而郑声却使人昏昏欲睡。这里也暗示了人们对异端文化的沉迷和依赖。 “佞言耳乐闻,直道心翻忌”一句,进一步描绘了异端文化的危害。佞言使人沉迷于耳边的欢愉之声,而正直之言却反而让人心生忌惮。这表明人们在面对异端文化时,容易被其表面的诱惑所迷惑,而忽视其内在的危害。 最后,“唯知任所好,何曾顾颠坠”两句,诗人总结了自己的观点:人们应该明白任其所好的重要性,同时也要警惕异端文化的危害,不要因为沉迷于其中而失去自我。 整首诗以古乐和郑声为题材,通过对比和描绘,深入剖析了异端文化的危害,提醒人们要保持清醒,不要被异端文化所迷惑。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正统文化的坚守和对真理的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郑声淫复荡,鲁受齐人归。
古乐和且正,翻使文侯睡。
佞言耳乐闻,直道心翻忌。
唯知任所好,何曾顾颠坠。
古乐与郑声,邪正宜留意。

关键词解释

  • 齐人

    引用解释

    1.平民。 晋 刘琨 《劝进表》:“齐人波荡,无所繫心。”《新唐书·韦伦传》:“ 国忠 多发州县齐人令鼓铸,督非所习,虽箠抶苛严,愈无功。”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馀·帝王都会一》:“ 董昌 僭乱,为昏镜水,狂谋恶贯,流染齐人。”

    2. 齐国 的人。《孟子·公孙丑上》:“子诚 齐 人也,知 管仲 、 晏子 而已矣。”

  • 郑声

    读音:zhèng shēng

    繁体字:鄭聲

    英语:fading murmuring

    意思:(郑声,郑声)

     1.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音乐。因与孔子等提倡的雅乐不同,故受儒家排斥。此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