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兰溪道中二首》 一夜清霜逗晓晴,桑林脱叶似滩声。

一夜清霜逗晓晴,桑林脱叶似滩声。

意思:一夜清霜在清晨晴朗,桑林脱叶似滩声。

出自作者[宋]项安世的《兰溪道中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一夜清霜逗晓晴》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和生活的优美诗篇。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一夜清霜、桑林脱叶、云边惊鸿等景象融入诗中,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氛围。 首句“一夜清霜逗晓晴”,诗人以“清霜”和“晓晴”两个意象开篇,描绘出清晨的景象。清霜未退,晓晴初升,给人一种清新明快的感觉,为整首诗定下了一个欢快明朗的基调。 “桑林脱叶似滩声”一句,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将桑林的落叶比作水滩的声音,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落叶场景,同时也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气氛。 “云边恰有惊鸿过”,诗人笔锋一转,描绘出一幅动态的画面,云边惊鸿掠过,动静结合,使画面更加丰富多元。 “直作滩头细橹鸣”是全诗的高潮部分,诗人用“惊鸿”来比喻水中的船只,而船只的摇橹声又被比作细橹的鸣声。这一句既承接了上文,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江上景象,又为整首诗增添了浓厚的诗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氛围,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诗人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整首诗语言简练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值得品读的佳作。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夜清霜逗晓晴,桑林脱叶似滩声。
云边恰有惊鸿过,直作滩头细橹鸣。

关键词解释

  • 清霜

    读音:qīng shuāng

    繁体字:清霜

    意思:
     1.寒霜;白霜。
      ▶《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湛方生《吊鹤文》:“独中宵而增思,负清霜而夜鸣。”
      ▶唐·聂夷中《赠农》诗:“清霜一委地,万草色不绿。”

  • 桑林

    引用解释

    1.桑树林。 唐 王昌龄 《塞下曲》之一:“蝉鸣空桑林,八月 萧关 道。” 宋 梅尧臣 《送吴季野太博移蜀灵泉先至辇》诗:“苇箔蚕齐老,桑林叶更生。” 元 赵孟頫 《右耕》诗之十二:“寒风吹桑林,日夕声颼颼。”

    2.古乐曲名。相传为 殷 天子之乐。《左传·襄公十年》:“ 宋公 享 晋侯 於 楚丘 ,请以《桑林》。” 杜预

  • 一夜

    (1).一个夜晚;一整夜。《穀梁传·定公四年》:“以众不如 吴 ,以必死不如 楚 ,相与击之,一夜而三败 吴 人。”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赋》:“魂终朝以三夺,心一夜而九摧。” 唐 李白 《子夜吴歌》之四:“明朝驛使发,一夜絮征袍。” 老舍 《正红旗下》一:“有时候,他们会在一个地方转来转去,一直转一夜。”
    (2).指某夜。 汉 赵晔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越王 乃使木
  • 逗晓

    读音:dòu xiǎo

    繁体字:逗曉

    意思:(逗晓,逗晓)
    破晓,天刚亮。
      ▶宋·周邦彦《凤来朝•佳人》词:“逗晓看娇面。小窗深、弄明未遍。”
      ▶宋·赵希鹄《研屏辨》:“逗晓不辨道路,为一石所碍。”

  • 滩声

    读音:tān shēng

    繁体字:灘聲

    意思:(滩声,滩声)
    水激滩石发出的声音。
      ▶南朝·梁元帝《巫山高》诗:“滩声下溅石,猿鸣上逐风。”
      ▶唐·杜甫《送韩十四江东省觐》诗:“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