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皆得所托,而我无安栖。
                        
                         
                            
意思:万物都可以依托,而我没有安栖。
 
                        
                        
                        
                        出自作者[宋]王安石的《泊舟姑苏》                        
                        
                                                
                        
                            
全文赏析
                        这首诗《朝游盘门东,暮出阊门西。四顾茫无人,但见白日低。荒林带昏烟,上有归鸟啼。物皆得所托,而我无安栖》是一首描绘诗人一天游历盘门和阊门的所见所感的诗。诗中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自己的感受,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感。
首两句“朝游盘门东,暮出阊门西。”,直接描绘出诗人一天的行程。早晨他来到了盘门东边,傍晚又从阊门西出,这代表了诗人一天的生活轨迹。盘门和阊门是苏州的两个重要城门,这里也常被用作诗人描绘城市生活的象征。
“四顾茫无人,但见白日低。”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独自游历时的孤独感。周围一片寂静,只有低垂的白日和他相伴。这里既描绘了环境,也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寂寥。
“荒林带昏烟,上有归鸟啼。”这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处的环境,荒林、昏烟以及归鸟的啼叫,都给人一种凄凉和孤寂的感觉。
“物皆得所托,而我无安栖。”这是诗人的内心独白,也是他对自己处境的反思。他看到万物都有自己的归宿,可以找到安身之所,而他却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栖息之地。这表达了诗人的无助和迷茫。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一天的游历,表达了他内心的孤独和迷茫。诗人通过对环境的描绘,以及对自己处境的反思,展现了人世间的无奈和无助。这种情感表达得深沉而真实,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