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晚秋夜》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意思:天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单的影子。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晚秋夜》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寂静和凄凉,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孤独和忧愁。 首句“碧空溶溶月华静”,诗人以明亮的月光映衬出自己的孤独和寂寥。溶溶的月光洒满大地,却无法照亮诗人的内心世界。 “月里愁人吊孤影”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孤独和忧愁,他独自在月下徘徊,影子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孤独。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这两句描绘了秋夜中的景象,菊花凋残,梧桐叶落,井水寒冷,这些景象都充满了秋天的萧瑟和凄凉。诗人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悲凉。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这两句则描绘了秋天的时序变化,鸿雁急速飞向南方,预示着秋天的结束;邻鸡鸣声迟缓,暗示着夜的漫长。这些景象进一步强调了秋夜的寂静和漫长。 最后,“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两句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他静静地思考着,却没有说话,只有风吹露水,使他感到寒冷。这句诗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同时也加深了孤独和寂寥的感觉。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象,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忧愁,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是一首非常优秀的诗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花开残菊傍疏篱,叶下衰桐落寒井。
塞鸿飞急觉秋尽,邻鸡鸣迟知夜永。
凝情不语空所思,风吹白露衣裳冷。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溶溶

    读音:róng róng

    繁体字:溶溶

    英语:broad

    意思:
     1.水流盛大貌。
      ▶《楚辞•刘向<九叹•逢纷>》:“扬流波之潢潢兮,体溶溶而东回。”
      ▶王逸注:“溶溶,

  • 碧空

    读音:bì kōng

    繁体字:碧空

    英语:azure

    意思:青天。
      ▶南朝·梁简文帝《京洛篇》:“夜轮悬素魄,朝光荡碧空。”
      ▶《云笈七籤》卷十三:“太极真宫住碧空,绛阙崇臺一万重

  • 月华

    读音:yuè huá

    繁体字:月華

    英语:lunar corona

    意思:(月华,月华)

     1.月光,月色。
      ▶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王微<养疾>》:“清阴往来远,月华散

  • 孤影

    读音:gū yǐng

    繁体字:孤影

    意思:孤单的影子。
      ▶唐·杜牧《早雁》诗:“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宋·周邦彦《倒犯•新月》词:“徘徊处,渐移深窈。何人正弄,孤影蹁跹西窗悄。”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