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荷池》 未谙鸣摵摵,那似卷翻翻。

未谙鸣摵摵,那似卷翻翻。

意思:没有受过叫摵摵,那似乎翻翻卷。

出自作者[唐]韩愈的《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荷池》

全文赏析

这首诗《风雨秋池上,高荷盖水繁。未谙鸣摵摵,那似卷翻翻》是一首优美的诗歌,通过描绘风雨中的荷叶,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悟。 首先,诗人通过“风雨秋池上,高荷盖水繁”的描绘,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风雨中的秋池,高高的荷叶覆盖着水珠,繁茂而富有生命力。这种描绘不仅让人感受到了荷花的美丽,也让人感受到了秋天的气息。 接下来,“未谙鸣摵摵,那似卷翻翻”的描述,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荷叶在风雨中的声音比作是“卷翻翻”,形象地表现了荷叶在风雨中的动态。这种比喻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也让人感受到了荷叶在风雨中的坚韧和顽强。 此外,诗人通过对荷叶的描绘,也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未谙”二字,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迷茫和困惑,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而“那似卷翻翻”的描绘,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乐观和积极态度,认为只要像荷叶那样坚韧不拔,就能够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风雨中的荷叶,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对生活的感悟。诗歌语言优美,比喻生动,让人感受到了荷叶在风雨中的坚韧和顽强,也让人感受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风雨秋池上,高荷盖水繁。
未谙鸣摵摵,那似卷翻翻。
作者介绍 韩愈简介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著有《韩昌黎集》等。

关键词解释

  • 翻翻

    读音:fān fān

    繁体字:翻翻

    意思:
     1.翻飞;飞翔貌。
      ▶《楚辞•九章•悲回风》:“漂翻翻其上下兮,翼遥遥其左右。”
      ▶《文选•刘桢<赠徐干诗>》:“轻叶随风转,飞鸟何翻翻。”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