笈储丹药堤防病,案设图书粉饰贫。
意思:书箱储备丹药堤防病,根据设图书粉饰贫穷。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再和宿囊山三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未能去葱岭跟随初祖修行,也不去蓬莱寻访洞宾,只求在山中修行,为老僧煎凤髓,教授弟子执牛耳等日常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山林修行的向往之情。
首联“未能葱岭从初祖,也不蓬莱访洞宾”,以自谦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之路的认知和理解。作者并未能去葱岭跟随初祖修行,也没有去蓬莱寻访洞宾,这似乎暗示了作者对于修行之路的理解和追求,更倾向于在山林中寻求自我解脱和超越。
颔联“煎凤髓须还此老,执牛耳更属何人”,进一步描绘了作者日常生活的场景。煎凤髓、执牛耳等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于山中生活的热爱和追求。这里也暗示了作者对于山中老僧的敬仰和尊重,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山中修行之道的执着追求。
颈联“笈储丹药堤防病,案设图书粉饰贫”,描绘了作者山中生活的另一面。丹药、图书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的追求和对于知识的渴望。这里也暗示了作者对于山中生活的简朴和清贫的接纳和欣赏。
尾联“老觉为僧差省事,韩公何必强冠巾”,以自嘲的口吻表达了作者对于山林修行的向往之情。作者认为在山中修行比在朝为官要轻松省事得多,这表达了作者对于山林修行的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于清净无为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山林修行的向往之情。诗中充满了对山林清净无为的赞美和对世俗纷扰的厌倦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之路的理解和追求,以及对山中老僧的敬仰和尊重。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