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汕头行 过澄海三大桥》 昔从澄海到汕头,野水荒沙旅客愁。

昔从澄海到汕头,野水荒沙旅客愁。

意思:过去从澄海到随头,野水荒沙旅客愁。

出自作者[现代]老舍的《汕头行 过澄海三大桥》

全文创作背景

老舍的《汕头行 过澄海三大桥》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老舍在1962年的汕头之行有关。在这次行程中,老舍参观了澄海县的三大桥,即莲阳桥、外砂桥和东里桥,这三座大桥给老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对这些大桥的描绘,老舍表达了对工程建设者的敬意以及对祖国新貌的赞美。 以下是《汕头行 过澄海三大桥》的全诗内容: 三桥一一似长虹,水陆交通利四农。 物产丰富商人众,风和日暖好年丰。 渔民撒网归帆远,耕者耕耘沃土松。 喜看澄海新气象,神州处处展新容。 从诗中可以看出,老舍对澄海三大桥的壮丽景色以及周围的繁荣景象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同时,他也通过诗歌表达了对劳动人民辛勤付出的敬意以及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憧憬。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昔从澄海到汕头,野水荒沙旅客愁。
众志成城争跃进,万家移石断中流。
人民智慧虹为路,堤岸光辉月入沟。
寒食秧田千顷碧,飞花满县冠山游。
作者介绍 老舍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2017年9月,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经典《四世同堂》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这是该作自发表以来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关键词解释

  • 水荒

    读音:shuǐ huāng

    繁体字:水荒

    英语:water scarcity

    意思:
     1.因水灾而造成荒歉。
      ▶刘大白《卖布谣•收成好》:“前年水荒去年旱,可怜租也还不了!”

  • 客愁

    读音:kè chóu

    繁体字:客愁

    意思:行旅怀乡的愁思。
      ▶唐·戴叔伦《暮春感怀诗》:“杜宇声声唤客愁,故国何处此登楼。”
      ▶宋·戴复古《秋夜旅中》诗:“旅食思乡味,砧声起客愁。”
      ▶金·元好问《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