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再和》 非为求安计,盖守知足言。

非为求安计,盖守知足言。

意思:不是为求安全计划,因为守知足说。

出自作者[宋]吴芾的《再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生活的自述,表达了他对山水之美的热爱,对仕途的厌倦,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段作者自述自己资质愚钝,处世多有不便。然而,他特别喜欢山水,这并非出于个人的嗜好,而是出于内心的热爱。他觉得自己本应过一种山中生活,与青山为邻。然而,他在官场中沉浮了三十年,虽然尘事满身,但每次登临山水时,他的兴致仍然不减。他对山水的探索深入而广泛,常常穷尽游观之胜。 然而,作者遗憾的是,由于生活的困窘,他苦于缺乏购买山林的权利。近年来,他经历了太多的忧患,闭门谢绝了世事。所有的念头都已消亡,他的心也已休息。他还想对着山水,建造一个茅屋,过一种隐居的生活。他并不是为了寻求安定的生活,而是坚守知足的言论。 最后,作者自比于一棵无用之木,虽然未能被抛弃,但已经习惯了不起眼的生活。对于作者来说,这是一种无奈的自嘲,也是一种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山水之美的热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它展示了作者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坚韧和乐观,以及对知足常乐的坚守。这是一首充满生活哲理的诗,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嗟我椎钝姿,处世百不便。
性独爱山水,固非嗜好偏。
本来山中人,家与青山连。
仕宦三十载,尘事虽满前。
登临兴不减,佳处辄盘旋。
搜奇更深胜,往往穷游观。
所恨坐艰窘,苦乏买山钱。
年来足忧患,杜门绝世缘。
百念俱不起,此心已休焉。
尚欲对山水,茅茨架短椽。
非为求安计,盖守知足言。
如我百无似,自视仍阙然。
余生亦何幸,获睹中兴年。
贤能随任使,熙运逢周宣。
退量驽钝姿,老去难加鞭。
有如不才木,偶未沟中捐。

关键词解释

  • 知足

    读音:zhī zú

    繁体字:知足

    短语:

    英语:content with one\'s lot

    意思:谓自知满足,不作过分的企求。
      ▶《老子》:“知足者富,强行者有

  • 非为

    读音:fēi wéi

    繁体字:非為

    意思:(非为,非为)

     1.干不顾法纪或礼法的坏事。
      ▶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二摺:“贪赃坏法,饮酒非为。”
      ▶明·陶宗仪《辍耕录•鬼爷爷》:“然颇慎行止

  • 足言

    读音:zú yán

    繁体字:足言

    意思:谓用完美的文采夸饰言语。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陆德明释文:“足,将住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