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荆南道中》 高柳莫遮寒月落,空桑不放夜风回。

高柳莫遮寒月落,空桑不放夜风回。

意思:高柳莫遮寒月落,空桑不放一夜风回。

出自作者[唐]曹松的《荆南道中》

全文赏析

这首诗《十月荒郊雪气催》是一首描绘冬日荒郊景象的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 首先,诗的开头“十月荒郊雪气催,依稀愁色认阳台。”描绘了冬日荒郊的景象,雪气催促着荒郊的景象,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寂寥和冷清。而“依稀愁色认阳台”则表达了诗人对荒郊景象的感受,仿佛看到了愁色,让人感到一种忧郁的情绪。 其次,“游秦分系三条烛,出楚心殊一寸灰。”这两句诗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游子比喻为被风吹动的烛光,而楚地的心境则如同心中的一寸灰。这种比喻形象地表达了游子内心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高柳莫遮寒月落,空桑不放夜风回。”这两句诗描绘了荒郊夜晚的景象,高高的柳树不要遮住寒月落下,空旷的桑树不要阻止夜风回旋。这种描绘给人一种寂静而凄凉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对夜晚荒郊的深深感慨。 最后,“如何住在猿声里,却被蝉吟引下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慨。诗人似乎在思考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如何面对孤独和寂寞。而蝉吟猿啼的声音似乎在引导诗人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冬日荒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考。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意象,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和对生活的思考,使得诗歌更加深刻和有内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十月荒郊雪气催,依稀愁色认阳台。
游秦分系三条烛,出楚心殊一寸灰。
高柳莫遮寒月落,空桑不放夜风回。
如何住在猿声里,却被蝉吟引下来。
作者介绍 汪精卫简介
曹松,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关键词解释

  • 空桑

    读音:kōng sāng

    繁体字:空桑

    英语:Kongsang

    意思:
     1.传说中的山名。产琴瑟之材。
      ▶《周礼•春官•大司乐》:“空桑之琴瑟,咸池之舞,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

  • 寒月

    读音:hán yuè

    繁体字:寒月

    意思:
     1.清冷的月亮。亦指清寒的月光。
      ▶唐·李白《望月有怀》诗:“寒月摇清波,流光入窗户。”
      ▶元·吴澄《送国子伴读倪行简赴京》诗:“不怕狂风妨去鹢,偏愁寒月照

  • 落空

    读音:luò kōng

    繁体字:落空

    短语:一场空 未遂 前功尽弃 吹 流产 漂 南柯一梦

    英语:go by the board

    意思:没有着落;没有达到目的或目标。

  • 放夜

    读音:fàng yè

    繁体字:放夜

    意思:旧时都城有夜禁,街道断绝通行。
      ▶唐代起正月十五夜前后各一日暂时弛禁,准许百姓夜行,称为“放夜”。
      ▶宋·高承《事物纪原•岁时风俗•放夜》:“唐·睿宗·先天二年正月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