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江渺邈不见岸,汩汩自流无可憎。
意思:湖江遥远不见岸,泪泊地从流不可憎恶。
出自作者[宋]曾巩的《泝河》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客舟逆河而上,诗人与河流争斗,同时抒发对自然造化之妙的感慨的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句“客舟泝河西北行,日夜似与河流争”描绘了诗人乘坐的客舟逆河而上的场景,以“似与河流争”形容了舟行的艰难。这里,诗人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河流以个性,使诗歌更加生动有趣。
接下来,“不知汹汹竟何为,怒意彼此何时平”两句,以疑问的形式,进一步描绘了河流的汹涌,同时也展示了诗人内心的疑惑和不安。
“但疑天地送秋至,恶雨疾风相触声”两句,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绘秋天的恶雨疾风,表达了内心的忧虑和不安。
“我病入寒饶睡思,归梦正美还遭惊”两句,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病态和梦境,进一步展示了内心的困苦。
“东南水乡我所住,杨花散时春水生”两句,诗人笔锋一转,回忆起了东南水乡的美景,与当前的恶劣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湖江渺邈不见岸,汩汩自流无可憎”两句,诗人再次描绘了当前的环境,以“渺邈不见岸”形容了湖江的广阔,以“汩汩自流无可憎”表达了对水流不息的无奈。
“石泉百丈落山嘴,此纵有声清可听”两句,诗人通过描绘石泉落山的景象,表达了对清新自然的向往。
最后“莫如此水极凶骜,土木暂触还轰轰。吁嗟造化何厚薄,恶物受禀无由更”四句,诗人再次表达了对当前环境的不满,以及对自然造化之妙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客舟逆河而上的场景,同时展示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和对自然造化之妙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