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焦山》 欲携浮丘公,据壳恣潜漾。

欲携浮丘公,据壳恣潜漾。

意思:要带着浮丘公,根据壳任意暗漾。

出自作者[宋]张耒的《题焦山》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美丽的诗,它描绘了焦山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首句“焦山如伏龟,万古浸碧浪”形象地描绘了焦山的形状,如一只沉睡的大龟,在历史的长河中,被碧浪浸泡、侵蚀。这句诗运用了生动的比喻,使焦山的形象更加鲜明。 “举头北顾海,尾负金刹壮”进一步描绘了焦山的壮丽景色。山峰仿佛是大龟的头部,向北望去的大海,而金刹则是大龟的尾部,两者相互衬托,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面。 “我闻城东楼,秀色日相向。松杉数毛发,人物见下上”这几句诗描述了城东楼的秀美景色,以及周围松杉的茂盛景象。人物在楼上下穿梭,形成一幅生动的人景互动的画面。这几句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焦山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交相辉映。 “欲携浮丘公,据壳恣潜漾”表达了诗人想要像浮丘公一样,带着逍遥自在的心情,在焦山的龟壳上恣意畅游。这句诗充满了浪漫的色彩,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和自然的向往。 最后,“仙风如见引,金阙或可访”表达了诗人对神仙的向往,希望能够被仙风引导,去拜访传说中的金阙。这句诗充满了对神秘和未知的向往,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焦山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人文的丰富,表达了诗人对自由、自然和神秘的向往。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憧憬。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焦山如伏龟,万古浸碧浪。
举头北顾海,尾负金刹壮。
我闻城东楼,秀色日相向。
松杉数毛发,人物见下上。
欲携浮丘公,据壳恣潜漾。
仙风如见引,金阙或可访。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生于北宋至和元年(1054年),殁于政和四年(1114年),享年六十一岁。

他是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著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苏门四学士之一。“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晁补之)中辞世最晚而受唐音影响最深的作家。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

关键词解释

  • 浮丘

    读音:fú qiū

    繁体字:浮丘

    意思:
     1.即浮丘公。
      ▶《文选•郭璞<游仙诗>之三》:“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
      ▶李善注引《列仙传》:“浮丘公接王子乔以上嵩高山。”
      ▶唐·李白《凤

  • 公据

    读音:gōng jù

    繁体字:公據

    意思:(公据,公据)

     1.官府的凭据。
      ▶宋·苏轼《乞增修弓箭社条约状》之一:“欲乞立定年限,每句当及三年,如无透漏及私罪情重者,委本县令佐及捕盗官,保明申安抚司给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