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蔷薇花一丛独死不知其故因有是篇》 欲问因何事,春风亦不知。

欲问因何事,春风亦不知。

意思:想问他什么事,春风也不知道。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蔷薇花一丛独死不知其故因有是篇》

全文赏析

这首诗《柯条未尝损,根蕟不曾移。》是一首对植物的生动描绘,通过对植物生长过程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首联“柯条未尝损,根蕟不曾移”,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植物的枝干和根茎,从未受到任何损伤,也从未被移走,展示了植物强大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特性。这两句诗也暗示了生命的自然状态,即生命应该是在自然环境中自由生长,不受外界干扰和破坏。 颔联“同类今齐茂,孤芳忽独萎”,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植物的生长过程。在同一类植物中,其他植物都蓬勃生长,而有一株植物却突然独自枯萎,这种对比更加突出了生命的无常和脆弱。这也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无常,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把握当下。 接下来的两联,诗人通过对植物凋零过程的描绘,进一步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和感慨。“仍怜委地日,正是带花时”,诗人描绘了凋零前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碎碧初凋叶,燋红尚恋枝”,这两句诗描绘了凋零后的景象,展示了生命的美丽和坚韧。 最后两句“乾坤无厚薄,草木自荣衰。欲问因何事,春风亦不知。”诗人对生命的自然规律进行了总结。无论厚薄,草木都会自然地繁荣和衰败。这是自然的法则,无法改变。而春风的到来只是引发了生命的更替,并非导致生命衰败的原因。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植物生长和凋零过程的生动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诗人通过对生命的赞美和对自然的敬畏,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把握当下,同时也应该尊重自然规律,顺应自然。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柯条未尝损,根蕟不曾移。
同类今齐茂,孤芳忽独萎。
仍怜委地日,正是带花时。
碎碧初凋叶,燋红尚恋枝。
乾坤无厚薄,草木自荣衰。
欲问因何事,春风亦不知。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何事

    读音:hé shì

    繁体字:何事

    英语:what

    意思:
     1.什么事;哪件事。
      ▶南朝·齐·谢朓《休沐重还道中》诗:“问我劳何事?沾沐仰清徽。”
      ▶唐·方干《经周处士故居

  • 春风

    读音:chūn fēng

    繁体字:春風

    英语:spring breeze

    意思:(春风,春风)

     1.春天的风。
      ▶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寤春风兮发鲜荣,絜斋俟兮

  • 不知

    读音:拼音:bù zhī 五笔:gitd

    不知的解释

    是指对于某种事物不清楚和不理解,和知道的意思相反。

    词语分解

    • 不的解释 不 ù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