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相和歌辞·采莲曲》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意思:没有人说春度芳菲尽,另外有中央采荷花。

出自作者[唐]贺知章的《相和歌辞·采莲曲》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稽山镜水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首句“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开篇即以雄伟的山峰和清澈的湖水作为描绘对象,展现出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其中,“罢雾”二字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雄伟气势,而“郁嵯峨”则进一步强调了山峰的高大和险峻。接着,“镜水”指的是平静如镜的湖水,而“无风也自波”则描绘了湖面在静谧之中微微泛起的涟漪,给人一种宁静而优雅的感觉。 第二句“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湖面上的景色与岸边的春色进行对比,表达出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这里,“春度”指的是春天的到来,而“芳菲尽”则暗示着随着季节的推移,万物将逐渐凋零。然而,尽管岸边的春色即将逝去,但在湖中却别有一番景象,“芰荷”是荷花的别称,中流采芰荷则描绘了人们在湖中采摘芰荷的场景,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稽山镜水的美丽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诗中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使得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自然美景的诗篇,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稽山镜水的美丽景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作者介绍 贺知章简介
贺知章(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少时就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好酒,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关键词解释

  • 莫言

    读音:拼音:mò yán

    莫言的解释

  • 春度

    读音:chūn dù

    繁体字:春度

    意思:犹春去。
      ▶南朝·梁·萧子显《春闺思》诗:“春度人不归,望花尽成叶。”
      ▶唐·王勃《春思赋》:“伤紫陌之春度,惜青楼之望远。”
      ▶唐·贺知章《采莲曲》:“莫

  • 芳菲

    读音:fāng fēi

    繁体字:芳菲

    英语:fragrance

    意思:
     1.花草盛美。
      ▶南朝·陈·顾野王《阳春歌》:“春草正芳菲,重楼启曙扉。”
      ▶唐·韩愈《梁国惠康公

  • 流采

    读音:liú cǎi

    繁体字:流埰

    意思:三国·魏文帝的剑名。
      ▶《太平御览》卷三四六引三国·魏·曹丕《典论》:“其三剑一曰飞景,长四尺二寸;二曰流采,长四尺二寸。”按,《初学记》卷四作“流彩”。

  • 芰荷

    读音:jì hé

    繁体字:芰荷

    意思:指菱叶与荷叶。
      ▶《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唐·罗隐《宿荆州江陵驿》诗:“风动芰荷香四散,月明楼阁影相侵。”
      ▶明·陆采《怀香记•索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