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春夜温故六言二十首》 但看纸上陈迹,始知陛下至仁。

但看纸上陈迹,始知陛下至仁。

意思:但看纸上陈迹,才知道陛下仁慈。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春夜温故六言二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对历史事件的反思和对政治决策的批评。它描绘了东都党人被处以极刑的惨状,以及元祐人士在烟瘴中遭受的磨难。通过深入分析这些陈旧的文字,作者揭示了皇帝的仁慈,并以此对当今的政治决策提出了质疑。 首句“鼎镬烹东都党,烟瘴磨元祐人”中,作者用鼎镬这样的极刑工具来描绘东都党人的悲惨遭遇,显示了政治迫害的残酷。而“烟瘴”则代表了元祐人士在烟瘴环境中遭受的磨难,象征着他们在政治斗争中的艰难处境。 “但看纸上陈迹,始知陛下至仁”一句,作者通过回顾历史,从文字记载中看到皇帝的仁慈,以此对当今的政治环境提出了质疑。这里,作者似乎在暗示,如果人们能够超越眼前的困境,从历史中看到更深远的真理,那么他们应该能够理解皇帝的真正意图和仁慈。 整首诗通过历史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批评,表达了对政治决策和人民处境的关注。它提醒人们要超越眼前的困境,从历史中看到更深远的真理,以此来理解并改善当前的环境。 然而,这首诗也带有一定的隐喻和象征意味,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和理解才能完全解读。因此,对于没有相关背景知识的读者来说,可能有些难以理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鼎镬烹东都党,烟瘴磨元祐人。
但看纸上陈迹,始知陛下至仁。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至仁

    引用解释

    1.最大的仁德。《庄子·天运》:“曰:‘谓问至仁?’ 庄子 曰:‘至仁无亲。’”《孔子家语·屈节解》:“躬敦厚,明亲亲,尚篤敬,施至仁,加恳诚,致忠信,百姓化之。”

    2.指最有仁德的人。《孟子·尽心下》:“仁人无敌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读音:zhì rén

  • 陈迹

    读音:chén jì

    繁体字:陳跡

    英语:vestiges

    意思:(参见陈迹,陈蹟)

    近义词: 旧事、痕迹、往事、旧迹、遗迹

    详细释

  • 陛下

    读音:bì xià

    繁体字:陛下

    短语:王 帝王 君 君主 可汗 统治者 帝 皇帝 沙皇 上 天子 当今 国王 国君

    英语:Your Majesty

    意思: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