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木兰花/玉楼春》 日高梳洗甚时忺,点滴燕脂匀未遍。

日高梳洗甚时忺,点滴燕脂匀未遍。

意思:太阳升高时忺梳洗很,点滴燕脂均匀不遍。

出自作者[宋]柳永的《木兰花/玉楼春》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在春天的早晨梳妆打扮的情景。 首先,诗的开头“东风催露千娇面”,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东风是春天的象征,催露则暗示了春雨刚刚停,空气中弥漫着湿润的气息,这为女子的出场营造了一种清新宜人的氛围。而“千娇面”则直接描绘了女子的美丽。 “欲绽红深开处浅”一句,通过使用“欲绽”和“红深”两个词,生动地描绘了女子娇嫩的肌肤和鲜艳的红颜。而“开处浅”则暗示了她的美丽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春天的到来而逐渐展现出来。 “日高梳洗甚时忺,点滴燕脂匀未遍”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女子的日常生活,她早起梳洗,涂上淡淡的胭脂,但似乎有些心事,使得她的情绪有些低落。这一描绘展现了女子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增加了诗歌的深度。 “霏微雨罢残阳院。洗出都城新锦段”两句诗,通过描绘雨后的夕阳院落,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与女子的心情形成对比。而“洗出都城新锦段”则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将这种美好的氛围比作一幅美丽的锦缎,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最后,“美人纤手摘芳枝,插在钗头和凤颤”两句诗,通过描绘女子摘取花枝,插在发髻上的情景,再次展现了她的美丽和优雅。而“和凤颤”则进一步强调了女子的美丽和动人之处。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女子的美丽和优雅,同时也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寂寞。这种情感表达使得诗歌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东风催露千娇面。
欲绽红深开处浅。
日高梳洗甚时忺,点滴燕脂匀未遍。
霏微雨罢残阳院。
洗出都城新锦段。
美人纤手摘芳枝,插在钗头和凤颤。
作者介绍 柳永简介
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解释

  • 梳洗

    读音:shū xǐ

    繁体字:梳洗

    英语:wash and dress

    意思:梳头洗脸。也泛指妆扮。
      ▶唐·白居易《和梦游春诗一百韵》:“风流薄梳洗,时世宽装束。”
      ▶宋·许棐《喜迁

  • 点滴

    读音:diǎn dī

    繁体字:點滴

    短语:少于 少数 些微 稀 一点儿 少许 些许 单薄 片 简单 鲜 星星点点 无几 有限 区区 寡 半点 一二 有数 星星 一丝 两 半

    英语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