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徐鼎臣常侍》 谏书未上先焚稿,御笔曾传立草麻。

谏书未上先焚稿,御笔曾传立草麻。

意思:谏书不上先焚烧稻草,御笔曾传立草麻。

出自作者[宋]释印粲的《赠徐鼎臣常侍》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才华横溢,声名远扬的官员的形象,同时也揭示了他深沉,审慎,焚稿决策的过程,最后展示了他清净、恬淡的生活追求。 首联“不将才名暂时夸,人仰声名遍海涯”展示了诗人的才情和名声。他不轻易夸耀自己的才华,但人们却对他的名声敬仰有加,甚至传遍海角天涯。 颔联“月满朝衣听禁漏,更阑分直扫宫花”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形象。他在明亮的月光下,穿着朝服,静听宫漏,等待更阑时分,打扫宫花。这一联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恭敬、勤勉和尽职。 颈联“谏书未上先焚稿,御笔曾传立草麻”揭示了诗人作为谏官的决策过程。他在上奏谏书之前,先将草稿焚毁,这表现出他的审慎和深沉。而“御笔曾传立草麻”则进一步展示了他的才华和果断。 尾联“见说下朝无一事,小池载苇学僧家”则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追求。他在下朝后,无事可做,便在小池边种苇,学习僧家的生活。这一联展现了诗人的清净、恬淡的心境,同时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形象、决策过程和生活追求,展现了他的才华横溢、声名远扬、审慎深沉、清净恬淡的特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不将才名暂时夸,人仰声名遍海涯。
月满朝衣听禁漏,更阑分直扫宫花。
谏书未上先焚稿,御笔曾传立草麻。
见说下朝无一事,小池载苇学僧家。

关键词解释

  • 立草

    读音:lì cǎo

    繁体字:立草

    意思:当风挺立的草。
      ▶《北史•崔浩传》:“东出潼关,席卷而前,威震南极,江·淮以北无立草矣。”

    解释:1.当风挺立的草。

  • 焚稿

    读音:fén gǎo

    繁体字:焚稿

    意思:
     1.犹焚草。烧掉底稿。
      ▶《旧唐书•高士廉传》:“士廉既任遇益隆,多所表奏,成辄焚稿,人莫知之。”
      ▶《宋史•张庭坚传》:“庭坚言论深切,退辄焚稿。”参见“

  • 御笔

    读音:yù bǐ

    繁体字:禦筆

    英语:emperor\'s hand writing

    意思:(御笔,御笔)

     1.谓帝王亲笔所书或所画。
      ▶《北史•魏彭城王勰传》:“帝令勰为

  • 谏书

    读音:jiàn shū

    繁体字:諫書

    英语:remonstrance

    意思:(谏书,谏书)
    向君主进谏的奏章。
      ▶《汉书•儒林传•王式》:“臣以三百五篇谏,是以亡谏书。”
      

  • 草麻

    犹草诏。 唐 宋 时用黄白麻纸写诏书,故称。《旧唐书·韦弘景传》:“ 普润 镇使 苏光荣 为 涇原 节度使, 弘景 草麻,漏敍 光荣 之功,罢学士,改司门员外郎。”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丁晋公 自 保信军 节度使知 江寧府 ,召为参知政事。中书以 丁 节度使召学士草麻,时 盛文肃 为学士,以为参知政事合用舍人草制,遂以制除, 丁 甚恨之。” 清 昭槤 《啸亭续录·南书房》:“ 唐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