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论诗三十首》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意思:只知道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倒是谁?

出自作者[元]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对苏轼和黄庭坚两位宋代大诗人的高度赞美。 首句“奇外无奇更出奇”直接赞扬了诗人的眼光独特,能在别人认为已经“奇绝”的地方再找出更奇的“奇外无奇”。这句诗以“奇”为引子,进一步夸大其“奇”,夸大到“无奇”之境,却突然生出一波,确实出人意料,出奇制胜。 “一波才动万波随”是对苏轼和黄庭坚的诗歌风格的精准描绘。他们的诗歌常常是起笔平平,但随着文字的展开,情感和意象犹如江河泛滥,奔涌不息,层层叠叠,波澜壮阔。这句诗也暗示了苏轼和黄庭坚的诗歌影响力之大,他们的诗风在读者心中引发的涟漪、产生的回响是如此巨大,以至于被他们影响的诗人如潮水般涌现。 第三句“只知诗到苏黄尽”是对苏轼和黄庭坚的诗歌成就的高度概括。这句诗表达了诗人认为诗歌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苏轼和黄庭坚那样的艺术成就,表达了对他们诗歌艺术的崇高敬意。 最后一句“沧海横流却是谁?”则是一种反问,暗含了诗人自己就是那个能超越这两位大师的人。这句诗充满了自信和期待,也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诗歌才华的高度自信。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苏轼和黄庭坚的高度赞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诗歌才华的自信和对超越这两位大师的期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苏轼和黄庭坚诗歌的影响力之大,以及诗人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作者介绍
元好问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所著述的多部文学作品和历史著作至今仍然被广泛传播和研究。评价元好问有以下几个方面:
作为文学家:元好问的诗歌、散文和小说等文学作品风格独特、意境深远、富于哲理。他被誉为“元代诗坛第一人”,他创造了很多新的文学表现形式,并对以后的文学影响深远。
作为历史学家:元好问在历史学领域也有很高的成就,他主要参与编写了《金史》,为中国史学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他的历史作品思辨性强、史料丰富、观点新颖,对后来的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作为爱国文化人:元好问爱国情怀非常浓厚,他始终将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责任和目标。他虽然曾担任过乘舆御史和国史院编修官,但也因批评当时的政治现实而落职辞官。后来他放弃官场生涯,追求自己的文学创作,但仍然关注社会现实,为社会的进步和民族的复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解释

  • 苏黄

    读音:sū huáng

    繁体字:蘇黃

    意思:(苏黄,苏黄)
    宋代文学家苏轼、黄庭坚的并称。
      ▶《宋史•文苑传六•黄庭坚》:“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
      ▶元·马定国《四月

  • 沧海横流

    读音:拼音:cāng hǎi héng liú

    沧海横流的解释

    海水到处泛滥。比喻时世动乱不安。 晋 范宁 《<穀梁传>序》:“ 孔子 覩沧海之横流,迺喟然而叹曰:‘ 文王 既没,文不在兹乎!’”《晋书·殷仲堪传》:“天下,大器也,苟乱亡见惧,则沧海横流。” 宋 陆游 《

  • 横流

    读音:héng liú

    繁体字:橫流

    短语:注 流 淌 流动

    英语:crosscurrent

    意思:(横流,横流)
    I

     1.形容涕泪交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