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无事政刑简,天地何心岭海饥。
意思:朝廷没有事政刑简,天地有什么心岭海饥荒。
出自作者[宋]黄公度的《秋旱祈雨》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看到南方边远地区遭受饥荒,而朝廷却无心赈济,表达了内心的忧愤。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1. “万顷膏腴欲坼龟”,作者用“坼龟”的比喻形容大片的肥沃土地,是南方边远地区常见的形象说法。然而,现在却是膏腴万顷欲坼龟,这是遭受饥荒的地区,所以下句说“祷祠曾不补毫厘”。土地遭受旱灾,人们向神灵祈祷,然而神灵却无灵爽,毫无补益,毫厘也没有改变。
2. “朝廷无事政刑简”,这是说朝廷内部政治清平,法度简约。表面看起来是无事的,然而广大的遭受饥荒的岭南人民却是“天地何心岭海饥”。这里用的是反问的语气,看似责问天地为何对岭南人民饥荒无动于衷,实际上是借此抒发对朝廷对边疆地区关心不够的不满之情。
3. “隐忧先到老农眉”,这是说作者深深地担忧,这种忧虑是从心底到眉梢的,是老农先出现的。因为他是农民出身,关心的是农业收成。
4. “谁能鞭策卧龙起”,这是说谁能驱策卧龙出现呢?这里用到了“卧龙”的典故。卧龙指诸葛亮。这里是以卧龙比喻有能力的官员或地方长官。这句诗的意思是:谁能派遣有能力的官员前去赈济灾民呢?
5. “乞与滂沱一解颐”,这是说如果有人能救灾解救灾区人民的饥荒,让他们高兴一下,那该多好!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作者对南方边远地区遭受饥荒的同情和对朝廷关心不够的不满。诗人通过描绘万顷膏腴欲坼龟、祷祠曾不补毫厘等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之情。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朝廷无心赈济的不满和无奈,以及对能够救灾解困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具有很强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