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韦琼校书》 若邪溪畔寺,秋色共谁寻。

若邪溪畔寺,秋色共谁寻。

意思:若耶溪畔寺,秋色和谁不久。

出自作者[唐]贾岛的《送韦琼校书》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通过描绘诗人归觐的旅程,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自然的赞美。 首句“宾佐兼归觐,此行江汉心。”诗人以自己陪同宾客回乡觐见为背景,表达了他内心的激动和期待。江汉,这里象征着诗人的故乡,也暗示着这次旅程的意义非凡。 “别离从阙下,道路向山阴。”这两句描绘了诗人离开京城,踏上归乡之路的情景。阙下,指的是皇宫前,这里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诗人离开这里,意味着他放下了一些东西,向着自己的故乡前进。山阴,这里可能是指诗人的故乡的山水胜景,也象征着诗人的故乡。 “孤屿消寒沫,空城滴夜霖。”这两句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象,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孤屿”和“空城”都象征着诗人的故乡,而“消寒沫”和“滴夜霖”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深深的情感。 “若邪溪畔寺,秋色共谁寻。”最后两句描绘了诗人到达故乡后,寻找故乡寺庙的情景。若邪溪是诗人的故乡的一条著名溪流,寺庙则是故乡的文化象征。秋色共谁寻,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秋色的深深思念和期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在陌生的环境中寻找故乡的孤独和迷茫。 整首诗充满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对自然的赞美。诗人通过描绘旅途中的景象和到达故乡后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情感和对自然的赞美。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宾佐兼归觐,此行江汉心。
别离从阙下,道路向山阴。
孤屿消寒沫,空城滴夜霖。
若邪溪畔寺,秋色共谁寻。
作者介绍 贾岛简介
贾岛(779~843年),字阆(读láng)仙,人称诗奴,与孟郊共称“郊寒岛瘦”,唐代诗人。汉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人。

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才华,并成为“苦吟诗人”。后来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

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今四川大英县)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关键词解释

  • 溪畔

    读音:xī pàn

    繁体字:溪畔

    意思:溪水边。
      ▶唐·李山甫《方干隐居》诗:“溪畔印沙多鹤迹,槛前题竹有僧名。”
      ▶唐·罗隐《夜泊义兴戏呈邑宰》诗:“溪畔维舟问戴星,此中三害有《图经》。”
      ▶清·

  • 秋色

    读音:qiū sè

    繁体字:秋色

    英语:autumn scenery

    意思:
     1.秋日的景色、气象。
      ▶北周·庾信《周骠骑大将军柴烈李夫人墓志铭》:“秋色悽怆,松声断绝,百年几何,归

  • 若邪

    读音:ruò xié

    繁体字:若邪

    意思:见“若耶”。

    解释:1.见\"若耶\"。

    造句:若邪陷营血者,又可导致出血。若邪热在胃,多为无形之热。居若邪

  • 谁寻

    引用解释

    何处寻求。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归还閲书史,文字浩千万。陈跡竟谁寻?贱嗜非贵献。”

    读音:shuí xún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