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气篇》 万里警烽火,十载忆河梁。

万里警烽火,十载忆河梁。

意思:万里报警烽火,十年回忆河梁。

出自作者[明]徐祯卿的《秋气篇》

全文赏析

这首诗《边城秋气肃,夜惨角声长》是一首描绘边塞秋景、表达思乡之情的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边城的秋色、战争的残酷、思乡的情感,以及妇女的哀怨,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首联“边城秋气肃,夜惨角声长”,诗人以边城的秋色起笔,描绘了边城的荒凉和寂静。颔联“废草烟中绿,寒云塞上黄”,进一步描绘了边城的秋景,废草中尚有绿色,寒云之上是黄色,进一步烘托了边城的荒凉和寒冷。 颈联“万里警烽火,十载忆河梁”,诗人表达了对战争的深深忧虑和对故人的思念。这一联也暗示了战争的残酷和长久,使得人们无法回到故乡。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通过描写妇女的日常生活,进一步表达了思乡之情。“闻砧俱掩泣,见月共愁乡”,“泣”和“愁”表达了妇女的哀怨和思念之情;“织素”、“缝裳”等动作则表现了妇女的勤劳和贤惠,但也透露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最后,“妾心岂畏晚,思君诚可伤”两句,表达了妇女的坚定和深情,即使面临困难和痛苦,也依然思念着远方的亲人。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入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边塞秋景的荒凉、战争的残酷、思乡的深情,以及妇女的哀怨和坚定。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边城秋气肃,夜惨角声长。
废草烟中绿,寒云塞上黄。
万里警烽火,十载忆河梁。
闻砧俱掩泣,见月共愁乡。
亦有观津妇,仍闻洛下妆。
啼粉生阴藓,孤衾恋故香。
当窗工织素,织指怯缝裳。
络纬萧萧雨,蒹葭夜夜霜。
镜尘深一尺,书泪漫千行。
妾心岂畏晚,思君诚可伤。
作者介绍 徐祯卿简介
徐祯卿(1479-1511年),字昌谷,一字昌国,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常熟梅李镇,后迁居吴县。明代文学家,被人称为“吴中诗冠”,是吴中四才子(亦称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

徐祯卿天性聪颖,擅长文理,人称“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早年学文于吴宽,学书法于李应祯。在文学流派上,与李梦阳、何景明、康海、王九思、边贡和王廷相并成为“前七子”,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宗法盛唐,王世贞《艺苑卮言》内引有“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

关键词解释

  • 河梁

    读音:hé liáng

    繁体字:河梁

    意思:
     1.桥梁。
      ▶《列子•说符》:“孔子自卫反鲁,息驾乎河梁而观焉。”
      ▶晋·陆云《答兄平原》诗:“南津有绝济,北渚无河梁。”
     
     2.旧题

  • 万里

    读音:拼音:wàn lǐ 五笔:dnjf

    万里的解释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6*
  • 烽火

    读音:fēng huǒ

    繁体字:烽火

    短语:乱 仗 战祸 战争 战乱 战 战事 干戈 兵戈 刀兵

    英语:signal fire

    意思:
     1.古时边防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