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满庭芳·云梦南来》 竹外一枝更好,应回首、清浅池塘。

竹外一枝更好,应回首、清浅池塘。

意思:竹门外一枝更好,应回头、清浅池塘。

出自作者[宋]汪莘的《满庭芳·云梦南来》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太守时,为庆祝自己的生日所写。黄州与故乡眉山毗邻,且地理上又距故乡较近。诗中“黄州太守”云云,并非实指太守有何功绩,而是暗用周瑜功成赤壁、苏轼宦达黄州的典故,含有对故乡的眷念,对宦途的感慨。 “云梦南来,岷嶓东会,楼前天水苍茫。”开头三句,是说黄州地势之高,面对云梦而来的长江,东接岷嶓东流的江水,眼前一片茫然。“楼前”三句,点明题中的“望”字。 “黄州太守,万里作金汤。淮上”二句,则是对自己的处境作了一番自我安慰。“淮上烟尘初敛”的“淮上”,指南宋边境的淮河一线。诗人在此之前已由徐州知州贬为黄州知州,原以为朝廷已不再有对他起用之意念,不料却奉命归侍龙颜,所以有“仍安集、耕陇渔乡”之语。这里表面上是写自己将如周瑜当年一样屯兵于有乐之地,实际上却是暗示自己将不久于黄州了。 “须知道”几句,用周瑜的功绩和风采,来比况苏轼自己。“纶巾羽扇”,出自三国周瑜的形象。“不独数周郎”,既切合苏轼此时此地的心境,又含有对周郎业绩的无比仰慕之情。 “生朝”三句,遥想远方故乡。“雪消赤壁”、“春动黄冈”两句,用“雪消”、“春动”来点明初春时节的时令特征。在苏轼看来,“雪消赤壁”象征着北伐抗敌的时局有望出现,“春动黄冈”则意味着作者将重返政治舞台的中心。 “有新翻杨柳”二句,是说故乡的新柳和乐音。“丝簧”,乐器之弦,常借指音乐。而“新翻”,则是说新谱。此句应含有退隐后仍不忘情于音乐之意。 “竹外一枝更好”二句,是遥想故乡家中池塘边有一株竹外梅树更佳。“竹外”,语意相关周瑜“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赤壁旁的“有竹一顷无地”,而池塘则又是当时乡村中常见的景致。 最后,“看看也”四句,是作者在写自己即将要奉诏离开黄州时的心理活动:朝廷既然已对自己有所起用,那么自己终将有一天要重新为朝廷出力;到那时就可以再作一番更大的作为,“归侍赭袍光”。全词即以此语作结,既表达了作者将重返政界的愿望,又点明了自己今后仍将致力于国家大事。 这首诗在写作上颇具特色,它通过写景、写情、写人、写事来表达作者的内心世界。作者通过巧妙的构思和布局,将黄州山水、自己、古人、退隐与从政等等内容融合在一起,层层相扣,步步深入。诗中多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心感受和愿望,又含蓄委婉、耐人寻味。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苏轼诗歌清新俊逸的风格特点。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云梦南来,岷嶓东会,楼前天水苍茫。
黄州太守,万里作金汤。
淮上烟尘初敛,仍安集、耕陇渔乡。
须知道,纶巾羽扇,不独数周郎。
生朝,遥想处,雪消赤壁,春动黄冈。
有新翻杨柳,细抹丝簧。
竹外一枝更好,应回首、清浅池塘。
看看也,天边凤诏,归侍赭袍光。

关键词解释

  • 池塘

    读音:chí táng

    繁体字:池塘

    短语:

    英语:pond

    意思:
     1.蓄水的坑,一般不太大,也不太深。
      ▶南朝·宋·谢灵运《登池上楼》诗:“池塘生春草

  • 回首

    读音:huí shǒu

    繁体字:回首

    英语:turn one\'s head; turn round; look back; call to mind; recollect

    意思:(参见迴首)
    <

  • 更好

    读音:拼音:gèng hǎo 五笔:gjvb

    更好的解释

    词语分解

    • 更的解释 更 ē 改变,改换:更正。更生(重新获得生命,喻复兴)。更衣(a.换衣服;b.婉辞,上厕所)。更定(改订)。更迭(轮流更换)。更递。更番。更
  • 一枝

    引用解释

    1.一根枝杈。《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 晋 张华 《鹪鹩赋》:“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 唐 杜甫 《宿府》诗:“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 宋 曾巩 《次道子中书问归期》:“一枝数粒身安稳,不羡云鹏九万飞。” 清 方文 《庐山·玉帘泉》诗:“小楼暖可居,他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