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题嵩巫亭》 平地烟霄向此分,绣楣丹槛照清芬。

平地烟霄向此分,绣楣丹槛照清芬。

意思:平地烟霄向此分,绣横梁丹槛照清香。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寄题嵩巫亭》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生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 首句“平地烟霄向此分”描绘了大地与天空的交融,烟霄即云霄,表示天空中云雾缭绕,仿佛从平地升起,给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感受。而“绣楣丹槛照清芬”则描绘了华丽的场景,绣楣指绣花的门帘,丹槛指红色的栏杆,清芬则指花香,整个句子表达了华丽的场景中充满了花香,给人一种富丽堂皇的感觉。 “风帘春卷秋空碧”一句则描绘了风中的窗帘在春风吹拂下轻轻飘动,秋空碧则表达了秋天的天空清澈碧蓝,给人一种宁静而广阔的感觉。这句诗通过描绘风中的窗帘和秋天的天空,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变换。 最后一句“剩见西山数岭云”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西山数岭表示山峰连绵起伏,云则表示人生的无常和短暂,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思考,认为人生就像西山数岭上的云一样短暂而美丽。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生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思考。通过描绘烟霄、花香、风帘、秋空、西山数岭云等意象,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感慨,给人一种深刻而美好的感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平地烟霄向此分,绣楣丹槛照清芬。
风帘春卷秋空碧,剩见西山数岭云。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清芬

    读音:qīng fēn

    繁体字:清芬

    意思:
     1.清香。
      ▶宋·韩琦《夜合诗》:“所爱夜合者,清芬踰众芳。”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畿辅杂记•盘山》:“又武林·黄汝亨《盘泉诗》:‘李愿归盘谷,泉甘自

  • 平地

    读音:píng dì

    繁体字:平地

    英语:flat

    意思:
     1.平坦的地面。
      ▶《左传•隐公九年》:“凡雨,自三日以往为霖。平地尺为大雪。”
      ▶《史记•吴王濞列传》:“吴

  • 烟霄

    引用解释

    亦作“烟霄”。 1.云霄。 唐 陈子昂 《春日登金华观》诗:“山川乱云日,楼榭入烟霄。” 宋 陆游 《蓬莱行》:“山峭插云海,楼高入烟霄。” 明 李东阳 《楚观楼记》:“声之发於此者,必能超尘壒而出烟霄,凡有耳者皆得之。”

    2.指山的高处。 唐 皇甫曾 《赠鉴上人》诗:“律仪传教诱,僧腊老烟霄。”

    3.喻显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