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同郑君瑞出濑溪即事十首》 到得珠襦金碗出,始知臝葬不为非。

到得珠襦金碗出,始知臝葬不为非。

意思:到珍珠衫金碗出来,才知道赢葬不为非。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同郑君瑞出濑溪即事十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虆耜而掩古无讥,何必封崇揭祸机。到得珠襦金碗出,始知臽葬不为非。》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它通过描述对古代埋葬制度的看法,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 首句“虆耜而掩古无讥”中,“虆耜”是中国古代农具的代表,代表着古代农业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诗人用“虆耜而掩”这一表述,暗示了人们对古代生活的怀念和对过去的尊重。然而,诗人并没有对古代的埋葬制度进行讥讽,这表明他对历史的理解和尊重。 “何必封崇揭祸机”一句中,“封崇”指的是对死者的隆重埋葬,“祸机”则暗示了埋葬制度背后可能存在的阴谋和危险。诗人在此提出疑问,是否真的有必要进行如此隆重的埋葬,是否这种行为背后隐藏着祸害。 接下来的两句“到得珠襦金碗出,始知臽葬不为非”则是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如果死者留下的只有珠光宝气,金碗玉器等奢华的陪葬品,那么人们就会明白,过去的埋葬制度并非一无是处。这里表达了对财富和权力的反思,以及对人类本质的探索。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对古代埋葬制度的看法,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它提醒人们要尊重历史,不要被表面的奢华所迷惑,而是要深入思考背后的意义和价值。同时,它也表达了对人类本质的探索和对财富和权力的反思,具有一定的哲理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虆耜而掩古无讥,何必封崇揭祸机。
到得珠襦金碗出,始知臝葬不为非。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到得

    读音:dào de

    繁体字:到得

    意思:
     1.等到;到了。
      ▶宋·杨万里《辛亥元日送张德茂自建康移帅江陵》诗:“到得我来恰君去,正当腊后与春前。”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有本事出几两银子

  • 珠襦

    读音:zhū rú

    繁体字:珠襦

    意思:
     1.贯珠为饰的短衣,古代帝、后所服。
      ▶《汉书•霍光传》:“太后被珠襦,盛服坐武帐中。”
      ▶颜师古注引晋灼曰:“贯珠以为襦,形若今革襦矣。”
      ▶清

  • 金碗

    读音:jīn wǎn

    繁体字:金碗

    意思:亦作“金鋺”。
     
     1.唐·王维《过崔驸马山池》诗:“画楼吹笛妓,金碗酒家胡。”
      ▶《新五代史•死事传•孙晟》:“孙晟轻延巳为人,常曰:‘金碗玉杯而盛狗屎可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