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 御跸下都门,军麾出塞垣。

御跸下都门,军麾出塞垣。

意思:御跸下都门,军队指挥出边塞。

出自作者[唐]郑愔的《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

全文创作背景

《奉和幸望春宫送朔方大总管张仁亶》是唐朝诗人郑愔的一首诗。其创作背景与唐代的社会历史以及诗人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国家强盛,文化繁荣。在这个背景下,诗人们通过诗歌来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感受,对国家的热爱,对英雄人物的赞美。 这首诗是郑愔为送别朔方大总管张仁亶而作。张仁亶作为一位武将,奉命出征,诗人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英雄的敬仰和祝福,同时也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关切。诗人在诗中描绘了张仁亶英勇无畏的形象,以及他带领的部队雄壮威武的场景,展示了唐朝军人的英勇和忠诚。 综上所述,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既包括了唐朝的历史文化背景,也包括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御跸下都门,军麾出塞垣。
长杨跨武骑,细柳接戎轩。
睿曲风云动,边威鼓吹喧。
坐帷将阃外,俱是报明恩。

关键词解释

  • 出塞

    读音:chū sài

    繁体字:出塞

    英语:leave the boundary

    意思:出边塞。
      ▶《史记•周本纪》:“今又将兵出塞,攻梁,梁破则周危矣。”
      ▶唐·李白《太原早秋》诗

  • 御跸

    读音:yù bì

    繁体字:禦蹕

    意思:(御跸,御跸)

     1.帝王的车驾。
      ▶唐·刘宪《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诗:“此时御跸来游处,愿奉年年祓禊觞。”
     
     2.谓帝王临幸。
      ▶清

  • 下都

    读音:xià dū

    繁体字:下都

    意思:
     1.即陪都。于京都之外,择地别建的另一都城。列朝所指不一。
      (1)西周都镐京,以雒邑(今河南·洛阳故城)为下都。
      ▶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五:“《洛诰》序云:

  • 门军

    读音:mén jūn

    繁体字:門軍

    意思:(门军,门军)
    守门的士兵。
      ▶元·刘致《端正好•上高监司》套曲:“官攒库子圴摊着要,弓手门军那一箇无。”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莅任•看须知》:“兵房经管门

  • 塞垣

    读音:sāi yuán

    繁体字:塞垣

    意思:
     1.本指汉代为抵御鲜卑所设的边塞。后亦指长城;边关城墻。
      ▶汉·蔡邕《难夏育上言鲜卑仍犯诸郡》:“秦筑长城,汉起塞垣,所以别外内异殊俗也。”
      ▶《文选•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