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流人》 汉条应偶触,蛮俗未能谙。

汉条应偶触,蛮俗未能谙。

意思:汉条应偶尔碰到,蛮族风俗不熟习。

出自作者[明]高启的《送流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异国风情的诗,通过对汉人村落、蛮夷风俗、自然环境、动物习性等方面的描述,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思乡之情。 首联“汉条应偶触,蛮俗未能谙”,诗人描述了进入蛮夷之地后的感受。这里的“汉条”可以理解为汉人的规矩、习惯,而“触”则表示有所不合。诗人感叹自己初到此地,不免有些习俗上的不适应。而“蛮俗”则代表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诗人未能完全了解。这一联表达了初到异乡的生疏感。 颔联“海近风多飓,山昏瘴似岚”,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当地的自然环境。靠近海边的地区,由于风多,经常会有飓风。这一句表达了自然环境的恶劣,也为后文的冒险之旅做了铺垫。而“山昏瘴似岚”则描绘了山林瘴气弥漫的景象,给人一种阴暗、危险的感觉。 颈联“行冲哀甸虎,食畏蛊家蚕”,诗人描述了在冒险旅程中遇到的动物。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可能会遭遇猛虎,让人心生恐惧。而“食畏蛊家蚕”则描绘了当地一种神秘的生物——蚕,让人不敢轻易食用。这两句生动地描绘了冒险旅程的艰险和神秘。 尾联“乡国何年返,县知老日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思乡之情。他感叹自己何时才能回到故乡,同时也意识到自己已经年老,不能再回到故乡了。这种复杂的情感让人感到诗人的孤独和无奈。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异国风情的描绘和对自然、动物习性的描述,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思乡之情。诗中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汉条应偶触,蛮俗未能谙。
海近风多飓,山昏瘴似岚。
行冲哀甸虎,食畏蛊家蚕。
乡国何年返,县知老日南。
作者介绍 高启简介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唐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

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关键词解释

  • 未能

    读音:拼音:wèi néng 五笔:fice

    未能的解释

    词语分解

    • 未的解释 未 è 不,不曾,没有:未必。未曾(唍 )。未来。未尝。未竟(没有完成的)。未及(a.没有来得及;b.没有达到)。 地支的第八位,属羊。 用
  • 应偶

    读音:yìng ǒu

    繁体字:應偶

    意思:(应偶,应偶)
    应酬接待。
      ▶《六韬•王翼》:“通材三人,主拾遗补过,应偶宾客,论议谈语,消患解结。”

    解释:1.应酬接待。

  • 触蛮

    读音:chù mán

    繁体字:觸蠻

    意思:(触蛮,触蛮)
    《庄子•则阳》:“有国于蜗之左角者曰触氏,有国于蜗之右角者曰蛮氏。时相与争地而战,伏尸数万。”
      ▶触和蛮,古代寓言中蜗牛角上的两个小国。后因以“触蛮”称因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