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道光》 老僧讲罢结茅庐,忆昔鸣琴着意余。

老僧讲罢结茅庐,忆昔鸣琴着意余。

意思:老和尚讲罢结茅庐,回忆过去鸣琴在意我。

出自作者[宋]晁说之的《赠道光》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描绘了一位老僧在茅庐中讲经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句“老僧讲罢结茅庐”,描绘了老僧讲经结束后,他在茅庐中安静的生活。这里的“结茅庐”不仅指老僧的生活简朴,也暗示了他的清修和淡泊名利。 “忆昔鸣琴着意余”一句,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这里的“鸣琴”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常常用来象征清雅的音乐。这句诗表达了老僧对过去的回忆,那时的他常常弹琴,表达出内心的情感。 “一曲风前三百遍,十年不作作如初”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老僧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他回忆起过去常常弹琴的日子,每一曲都弹了三百遍。即使十年没有弹琴,他依然保持着当初的热情和执着。这句诗也表达了老僧对未来的期待,他希望再次拿起琴,弹奏出美妙的音乐。 整首诗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老僧的清修和淡泊名利的精神。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老僧的生活态度和对音乐的热爱。这首诗也让我们思考自己的生活,是否应该追求名利,还是应该像老僧一样,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淡泊名利的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通过描绘老僧的生活和情感,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老僧讲罢结茅庐,忆昔鸣琴着意余。
一曲风前三百遍,十年不作作如初。
作者介绍
晁说之[chaoyuezhi](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先世世居澶州(今河南濮阳),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晁迥玄孙。生于宋仁宗嘉祐四年,卒于高宗建炎三年,年七十一岁。

关键词解释

  • 结茅

    读音:jié máo

    繁体字:結茅

    意思:(结茅,结茅)
    亦作“结茆”。
     编茅为屋。谓建造简陋的屋舍。
      ▶南朝·宋·鲍照《观圃人艺植诗》:“抱锸垄上餐,结茅野中宿。”
      ▶宋·苏轼《新居》诗:“

  • 鸣琴

    读音:míng qín

    繁体字:鳴琴

    意思:(鸣琴,鸣琴)

     1.琴。
      ▶《韩非子•说林下》:“文子曰:‘吾尝好音,此人遗我鸣琴;吾好珮,此人遗我玉环。’”晋·陆机《拟东城一何高》诗:“闲夜抚鸣琴,惠音清

  • 着意

    读音:zhuó yì

    繁体字:著意

    英语:act carefully

    意思:(参见着意)

     1.有意;集中注意力。
      ▶宋·辛弃疾《卜算子》词:“着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

  • 老僧

    读音:lǎo sēng

    繁体字:老僧

    意思:
     1.年老的和尚。
      ▶唐·韩愈《与孟简尚书书》:“潮州时,有一老僧号大颠,颇聪明,识道理。”
      ▶宋·陆游《夏夜泛舟书所见》诗:“山房犹复畏炎蒸,长掩柴门媿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